“中小銀行資金成本高,科技賦能有限,配套資源稟賦不如國有大行,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議價能力在下降。”秦季章坦言,“我們也確實感受到了壓力。”對此,他給出的答案是:“找差距、補短板、鍛長板,聚焦三大方向,發揮自身優勢,走差異化發展之路。”
撰文|曾薔
金融活水,向“實”奔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自2013 年 11 月,發展普惠金融首次被正式寫入黨的決議之中,并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容之一以來,過去十年,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末,銀行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5.9萬億元,同比增長25.8%。
作為地方金融供給的重要力量,中小銀行在普惠金融供給側的發力尤為關鍵。十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根植于廣袤的東北沃土,于2007年由省內多家城市信用社聯合重組而來的吉林銀行,依靠多年堅守“支持地方、服務中小、改善民生”的戰略定位,已發展成為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近日,中國網財經記者就過去十年普惠金融的發展成效、未來如何進一步推動普惠金融邁上新臺階專訪了吉林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行長秦季章。
“我們始終堅守初心,勇擔使命,以吉行人熾熱的情懷耕耘這片熱土。”秦季章表示,近年來,吉林銀行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金融監管機構的正確指導下,上下一心、踔厲奮發,沉著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通過改革變革,科學謀劃戰略布局,深耕東北沃土,踐行普惠金融差異化發展之路,各項工作高位推進、成效顯著,積極為吉林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普惠金融發展。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發展普惠金融”。回顧普惠金融過去十年發展歷程,各金融機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發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小微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日益突出,社會大眾關注度顯著提高。將目光聚焦到吉林省,從2020年到2022年三年數據來看,全省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分別為1770.76億元、2041.74億元、2344.12億元,增幅均超10%;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5.76個百分點、9.58個百分點、8.25個百分點,貸款增速趨于平緩,反映出吉林省普惠金融由快速增量擴面向提高服務質效轉變,標志著普惠金融發展進入到緩步增長的新階段。在這份成績單里,吉林銀行作為省內最大法人機構,義不容辭地沖在了踐行普惠金融的最前沿。
秦季章表示,把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普惠金融首當其沖。這既是吉林銀行順應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也是吉林銀行自身求生存、謀發展的關鍵一招。自成立以來,累計向超過6萬家小微企業投放普惠貸款,金額超過6100億元,特別是自2018年原銀保監普惠型小微貸款監管考核以來,余額、增量吉林全省持續占比第一,連續五年監管達標。
成績來之不易,在秦季章看來,吉林銀行普惠金融業務之所以能在高質量健康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離不開近年來該行在組織架構、隊伍建設、激勵考核三個層面祭出的三板斧。一是在組織架構層面,吉林銀行從頂層設計入手,早在2009年便成立城商行系統首家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專司服務普惠金融,開創了行業先河。彼時,多家體量相當的金融同業紛紛前來交流取經、互相觀摩,在業內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在后續的發展過程中,吉林銀行進一步結合當地實際,幾經改革變革,圍繞普惠金融工作職責持續優化總、分、支組織架構,管理體系不斷優化完善,有特色的小微金融發展之路逐漸清晰。二是在隊伍建設層面,在全行率先開展“專人、專業、專注”的“專家治貸”模式創建工作,建立客戶經理隊伍資格準入機制,同時結合2020年以來開展的零售變革經驗,進一步強化條線隊伍管理,建立“紅黃牌”機制,激發客戶經理工作積極性和狼性營銷精神。按照“統一集訓+實踐歷練”模式,建立特色戰訓營培養機制,隊伍面貌煥然一新,單體產能不斷提升。三是在激勵考核層面,吉林銀行充分利用專營牌照優勢,建立客戶經理等級管理體系,持續推動客戶經理考核改革,考核與個人業績掛鉤,業績優先,多勞多得,確保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同時,明確業務導向,強化支持普惠業務投放力度,發揮激勵費用的引導作用,在保證激勵費用向一線營銷人員傾斜的同時,及時予以兌現,最大程度激發人員積極性。
在上述三板斧的積極作用下,小微客戶經理一度在吉林銀行成為炙手可熱的熱門崗位,小微專業也成為了全行培養干部、輸送人才最多的專業之一。
作為經濟的“毛細血管”和就業的重要支撐,小微企業是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近年來,在國家有關開展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業發展政策頻出的背景下,國有大行憑借其科技研發能力和資金成本優勢,開始進軍小微企業市場,小微企業中的優質客戶被低廉的資金價格所吸引,中小銀行在小微信貸業務領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市場沖擊。那么,如何轉型突圍、攻堅破局,打破大型銀行市場下沉這一新常態?已經成為擺在中小銀行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中小銀行資金成本高,科技賦能有限,配套資源稟賦不如國有大行,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議價能力在下降。”秦季章坦言,“我們也確實感受到了壓力。”對此,他給出的答案是:“找差距、補短板、鍛長板,聚焦三大方向,發揮自身優勢,走差異化發展之路。”
具體而言,一是固守本源初心,下沉服務重心,發揮“地緣”優勢。吉林銀行依托本土銀行優勢,將鄉村振興戰略融入本行發展戰略,聚焦吉林省“千億斤糧食”“千萬頭肉牛”“種業振興”等工程,持續推進普惠金融經營重心由城區向縣域轉移,傾注資源和力量推動縣域機構發展,通過設立農村金融服務站,延伸服務半徑,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先后創新推出省內首款以活體牲畜為抵押物的貸款產品“吉牧陽光貸”,線上農戶貸款產品“吉農e貸”,貸款利息可享受部分財政貼息的“興農陽光貸”,以及“吉田貸”“種業貸”等多款“三農”拳頭產品。二是狠抓真小真微,助力做大做強,發揮產品優勢。吉林銀行針對小微企業普遍缺乏擔保物,對利率及費用敏感的特點,打破“抵押物崇拜”,研發推出專設信貸產品,及時為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提供“微商貸”“結算貸”“創客貸”等多種無抵押、純信用的信貸產品。推出專屬綠色通道,及時滿足客戶金融需求。提供專享減費讓利,免除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的評估費、抵押費、保險費、公證費,協調相關部門為符合標準的小微企業提供貼息服務。圍繞科創金融,優選一批與吉林銀行“門當戶對”的小微企業拓展為戰略客戶,為其量身定制一攬子融資方案,在發展的路上與客戶“一起成長、一起分享”。三是科技賦能風控,提升服務質效,發揮創新優勢。在數字化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各行各業高質量發展均離不開科技的加持。吉林銀行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應用,優化金融服務供給側結構,提升金融服務的精準匹配能力和服務效率。一方面,積極響應市場需求,搭建全流程智能信貸支撐平臺,針對不同客戶特點創新研發以“吉商數貸”為品牌的線上化的小微信貸產品,推出“微獲客”——小微企業貸款線上申請小程序,助力普惠金融向著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不斷邁進。另一方面,建設客戶風險預警系統、數字化信用評級及打分卡系統,開發小微線上貸后APP,上線基于分布式、微服務架構的全流程一體化的新一代信貸與投資管理信息系統,用科技的力量為普惠小微業務高質量發展插上翅膀、保駕護航。
“對于未來的發展,挑戰與機遇并存,關鍵在于能否出實招、見真招、上硬招。”談及現階段中小銀行普惠金融面臨的難題,秦季章表示,近幾年受經濟下行、疫情因素的疊加沖擊影響,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更多的是存量接續,現金流的減少暴露了其經營短板,銀行業普惠小微貸款不良率普遍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金融機構采取的很多應對措施就如同戴著鐐銬在刀尖上跳舞、床鋪底下打斧頭一樣,施展不開、難以奏效。
除了信用風險管控難度加大的問題以外,秦季章還提出了制約中小銀行發展的癥結和根本所在——金融科技能力不足。一般而言,絕大多數中小銀行缺乏前瞻性的金融科技系統和能力建設規劃,往往是需要用的時候才進行配套支撐和研發,不僅成本高、投入大,而且周期長、見效慢,這在中小銀行普遍存在。
“雖然這兩大問題帶來的壓力很大,但只要應對得當、保持定力,我們還是有信心克服。”秦季章表示,經過近年來改革變革的實踐反饋,其對吉林銀行未來的發展信心十足。
一方面,政策的暖風為銀行做好普惠金融指明了方向。2023年以來,黨中央出臺一系列文件,從優化營商環境到增強金融供給,從減稅降費到專精特新培育,從著力穩增長穩預期到促進中小微企業調結構強能力,以一攬子舉措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各項政策不僅給民營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也同時給金融機構全力開拓普惠金融這片藍海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另一方面,吉林銀行在金融科技能力提升方面已經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據介紹,吉林銀行近年來持續加大金融科技研發力度,對外吸引、對內培育科技人才,制定并實施金融科技三年發展“五七三”規劃,搭建“吉星”“星盾”“磐石”三大工程,在穩固基礎系統工程的同時支持業務系統優先發展,金融科技補短板工作已經步入正軌和快車道。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據介紹,吉林銀行在前期改革變革取得較好發展成效的基礎上,又提出了第二個三年“212”發展目標,“86655”規劃,以及第三個三年“五個一”宏偉目標。展望未來,秦季章表示,吉林銀行將致力于從四大方面推動普惠金融邁上新臺階。一是持續推進普惠業務改革。聚焦“真小真微”,向微貸(含農戶)客戶、成長型客戶兩端延伸,確定“微貸客戶、小微客戶、成長型客戶”三大目標客群,制定差異化授信政策,打造差異化運行體系,推動普惠貸款擴面創效,實現普惠金融突圍。二是搭建平臺批量獲客模式。通過打造“平臺”業務模式,對獲客渠道進行精準定位,對目標客群進行有效管理,營銷從“單體”向“批量”轉化,構建普惠金融業務發展新格局。三是推動“小核心促長鏈條”業務營銷。建立“小核心促長鏈條”普惠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選取域內特色產業上下游資質較好、有產業鏈價值、有不可替代性的小微企業供應商作為核心企業,深入分析產業鏈和資金鏈的供需特點,探索“一鏈一策”定制化服務方案,實現以小核心撬動大集群,從“單戶服務”向“集群服務”轉變,促進普惠金融業務集約化發展。四是持續改革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發揮激勵費用的引導作用。完善內部資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優化內部績效考核評價,根據普惠金融特點,單設考核指標,加大分值權重,完善成本分攤和收益分享機制。將授信盡職免責與不良容忍度有機結合,探索建立授信盡職免責工作機制和申訴異議渠道,解決好實施過程中存在的“認定難”“申訴難”等問題,激發從業人員工作動力,真正讓其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吉林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行長
博士研究生學歷,高級經濟師,具有多年中國進出口銀行和招商銀行工作經歷。曾任招商銀行總行業務總監兼杭州分行行長,招商局仁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籌備組副組長,招商局仁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副總經理,吉林銀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普惠金融。作為地方金融供給重要有生力量的中小銀行,在普惠金融供給側的發力尤為關鍵。如何在激烈競爭中打造差異化的發展優勢,做好普惠金融的同時實現自身發展與壯大?如何積極擁抱數字科技,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效率?普惠金融如何實現商業模式可持續發展?成為擺在中小銀行面前的重要議題。中國網財經重磅推出“中小銀行普惠金融之道”系列高端訪談欄目。
統籌:孫朋浩 曾 薔
撰稿:曾 薔 王金瑞 藺壯壯
設計:栗 寧
開發:楊 雪 孫 毅
中國網財經 頭條號
中國網財經 客戶端
中國網財經 微信公號
中國網財經 微博
中國網財經 一點號
中國網財經 百家號
中國網財經 大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