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仲
北京金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金融機構發展民生金融,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金融價值觀是發展過程中的使命和必然。
2022年3月16日,經人民銀行批準,北京金控集團正式取得設立金控公司的行政許可,成為全國首批、地方首家金融控股公司。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服務百姓生活、服務首都發展、服務國家戰略”的金融初心,堅守不惟利潤導向、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國企使命。
作者|北京金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范文仲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們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今年3月,銀保監會、人民銀行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針對新市民在創業、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重點民生領域的金融需求,鼓勵引導銀行保險機構積極做好與現有支持政策的銜接,結合地方實際,因地制宜強化產品和服務創新,高質量擴大金融供給,提升金融服務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一)發展民生金融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民生服務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行業和宏觀政策扶持的重要范疇,也是金融機構重點拓展和競爭的新領域。當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金融服務基于其跨時間、跨空間兩個維度的資源配置功能,日益滲透到社會民生各個環節,各類社會資源和生產要素實現有效分配與調整,社會金融化和金融社會化進程不斷加速。在此過程中,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大眾性、便捷性持續提升,金融改革的創新成果逐步惠及社會民生,不公平、不均衡現象有效減少,以“人民為中心”的民生金融在促進經濟增長、改善生活質量、提高國民福祉和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發展民生金融是金融機構的價值導向和必然選擇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金融發展觀是引領金融穩健發展的重要路徑。要正確認識金融服務與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之間的關系,強化調查研究,區分不同領域、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創新金融產品、創新服務方式,打造金融與民生結合現代化服務支持平臺,全力支持民生項目、中小企業和弱勢群體,是打通金融為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必然選擇。這既能夠體現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建立良好的口碑,也能夠為其自身業務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2022年3月16日,經人民銀行批準,北京金控集團正式取得設立金控公司的行政許可,成為全國首批、地方首家金融控股公司。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服務百姓生活、服務首都發展、服務國家戰略”的金融初心,堅守不惟利潤導向、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國企使命。
——在全國率先落地公共數據的金融應用模式。設立全國首家國有金融大數據公司,打破國內政務數據壁壘多、更新慢、應用難的瓶頸,經市政府授權承擔全市政務數據“統、管、用、評”職能,拓展金融、民生等多維應用場景,實現公共數據的統一化進出、制度化管理和社會化應用。截至目前,已匯聚工商、司法、稅務、社保、公積金、不動產等涵蓋290萬市場主體的超過46億條數據,月度數據更新超過1億條,數據匯聚質量和更新效率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搭建“專精特新”金融特區,服務在京企業。建立重點企業庫,對企業進行多維度精準畫像,量身定制全方位、一體化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聯合銀行等成立金融診室,為“專精特新”企業對接信貸資源;發布首都光控專精特新基金,為所投企業產業落戶北京、赴北交所上市等提供支持;開發“專精特新保”創新產品,提供優惠便捷的專屬擔保服務,2022全年我市擔保、再擔保機構累計為2412戶“專精特新”企業提供融資擔保金額213.66億元。
——強化小微企業和“三農”增信支持。旗下北京融資擔保基金集團發揮首都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核心平臺作用,承接全市擔保體系代償補償、降費獎補、績效評價政策實施,以股權和政策為抓手,統籌匯聚全市政策性擔保資源,引導政策性擔保機構聚焦支小支農。2022年,全市17家主要融資擔保機構新增小微企業、“三農”融資擔保業務規模795億元,同比增長23%;新增服務小微企業、“三農”40651戶,同比增長56%。
——升級“企業+個人”雙征信平臺,助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企業征信聚焦金融機構融資、匹配、風控等核心訴求,推出涵蓋超過2000項標簽的企業畫像引擎,累計為銀行、保險、擔保等68家金融機構客戶提供征信數據查詢服務超過1億次。個人征信大力拓展數據源,實現對互聯網、運營商、銀聯、支付、地圖、公安、出行、交通、設備數據的全覆蓋,上線產品49大類,累計調用量達147億次,達到全國領先。
——建設服務個人的首都惠民工程。承接全市民生卡“多卡合一”工程,積極推進市民綜合服務平臺的開發建設工作,充分匯聚社保、政務、生活、金融等功能,提升居民生活、出行、醫療等方面的便捷性。目前已開發完成三大核心信息系統,實現6個委辦局75項權益數據匯聚上鏈,正在進一步完善優化電子卡實施方案,開展電子卡應用場景設計開發工作。
(一)強化金融科技融合,完善金融基礎設施。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和信息成為核心經濟資源,并推動金融邁入大躍遷時代。當前,一個國家和地區金融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再取決于規模大小、人員多少等因素,而是其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完善的金融科技基礎設施能夠讓金融機構客戶畫像更準、獲客能力更強、觸達范圍更廣、服務質效更高,讓小微企業和“信用白戶”享受金融服務,從而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有效性和便捷性。北京金控集團努力打造適應未來金融發展和民眾希望的金融新基建,涵蓋大數據、征信、數據交易等領域,希望成為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的主力軍和核心運營商。
(二)加強金融服務創新,增加普惠金融供給。
金融機構要進一步深化“金融為民”的服務理念,以民生服務為己任,拓寬思路,創新技術,打造智能化、差別化、定制化、自動化的創新金融服務體系,面向不同群體提供不同種類的特色金融服務,提高用戶體驗和服務效率。比如,要進一步推動農村金融的發展,創新基于金融科技的新型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農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要依托“科技+征信”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低收入群體的金融包容,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務,滿足其金融需求。要借助新興技術擴大金融知識覆蓋面,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提供更加透明、公正的金融服務。
(三)堅持底線思維,促進平穩發展。
科技創新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僅具備非常強大的技術能力,但沒有把它用在正確的方向上,社會最終會因此受損,而不是受益。歷史上中國一直是金融科技創新大國,我國基于冶金術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銅幣,基于造紙術在唐朝時期實現了貿易的大幅提升,基于印刷術在北宋時期發明了紙幣“交子”、在元朝發明了“中統鈔”、在明朝發明了“大明寶鈔”。但是由于風險配套制度沒有跟上,發生過多次貨幣體系崩潰的金融危機。因此,金融創新要始于數據,興于技術,成于制度,不僅要在技術上尋求突破,還要在管理制度、法律環境、生態體系上進行配套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對金融業而言,正處于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金融“大航海”時代,要深刻認識到科技創新是“槳”,為民服務的金融價值觀是“舵”,風險管理制度是“壓艙石”。北京金控集團將堅守金融初心,牢記國企使命,堅持服務百姓生活、服務首都發展、服務國家戰略,積極把握金融大航海時代的發展機遇,助力中國金融行穩致遠。
2013年11月,發展普惠金融首次被正式寫入黨的決議之中,并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容之一,過去十年,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多項指標已高于全球平均,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黨的二十大錨定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山積而高,澤積而長。展望下一個十年,如何著力推動我國普惠金融實現高質量發展,以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國網財經重磅推出《共創普惠金融新十年》特別策劃欄目,力邀數名普惠金融前沿人物共話普惠金融發展新十年!
中國網財經
客戶端
中國網財經
微信公眾號
中國網財經
微博
中國網財經
頭條號
中國網財經
百家號
中國網財經
企鵝號
中國網財經
網易號
中國網財經
微信視頻號
中國網財經
抖音號
中國網財經
快手號
中國網財經
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