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無法播放,請升級瀏覽器至最新版。
開欄語:當前,我國醫療行業正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以個性化醫療、基因組學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基礎的精準醫療正在成為未來醫療的主要形態和目標。
在此背景下,中國網財經醫藥頻道推出“中國好醫生——三甲醫院科室精英系列訪談”報道,通過專訪一線醫務工作人員的創新成果,以推動國家加大對醫學科研項目的支持力度。此為系列報道第三十九期。
中國網財經12月13日訊(記者 張潤琪) 結構性心臟病是近年來心血管疾病領域提出的一個新概念,指心臟的結構發生了問題,是一大類與心臟結構相關的疾病的總稱。
日前,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主任醫師、冠心病中心副主任、結構性心臟病中心副主任吳永健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早期結構性心臟病的主要治療方式需通過開胸手術,對患者損傷比較大。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在則可以用微創手術來解決,不用開刀,不用心臟停跳,甚至不必接觸X線,即可完成心臟結構的修補。
結構性心臟病發病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
資料顯示,結構性心臟病是指任何與心臟、大血管結構異常有關的疾病,其常見病種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瓣膜病(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肺動脈瓣等);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擴張型心肌病等);并發于其它疾病的心臟結構異常(心肌梗死后室間隔穿孔、室壁瘤等)。
“結構性心臟病涵蓋不同領域,現階段關注點是瓣膜性心臟病(VHD)。”吳永健表示,隨著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加速,老年性心臟病的發病率也在不斷的增加,包括心衰、房顫、老年瓣膜性心臟病等。
“近年來VHD患者分布和診療有很大改變”,據吳永健介紹,根據阜外醫院牽頭的兩個課題,
CHINA-DVD研究和CHINA-VHD研究發現,在中國老年病患者中,結構性心臟病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由吳永健牽頭組織的十二五國家重大疾病注冊登記項目“中國老年瓣膜性心臟病住院患者隊列研究”(China-DVD)是我國首個瓣膜性心臟病全國前瞻性隊列研究,研究顯示,一半的主動脈瓣疾病是由于瓣膜發生退行性改變而引起的,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吳永健表示,過去瓣膜性心臟病患者需外科手術治療,現在隨著新技術的產生而改變了常規的治療模式。比如,經導管的主動脈瓣的干預治療,包括主動脈瓣、二尖瓣的置換,以及瓣膜的修復。“老年瓣膜性心臟病,存在外科手術的禁忌癥,目前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即使90歲的老年瓣膜性心臟病患者,依然可以采取微創的治療方法,不需要開刀,也無需體外循環,用局麻或鎮靜麻醉,就可以置換或修復瓣膜。”
TAVR是近年來又一改變心血管領域的重要技術
“上世紀八十年代,心臟病中的主要疾病是風濕性瓣膜性心臟病,但僅僅過了10年的時間,冠心病躍居成為最常見的心臟病,又在以后的20~30年的時間里,冠心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直到目前為止仍呈增長趨勢。”吳永健告訴記者,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瓣膜性心臟病發病率將不斷增長,如果沒有新技術應對中國人口的老齡化,那么中國的老齡化社會就會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所以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未來中國老齡化社會問題,當務之急是要研發新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吳永健表示,經導管的瓣膜置換和修復,為中國老齡化社會中出現的瓣膜退行性病變患者提供醫療技術支撐。據了解,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是近年來又一改變心血管領域的重要技術,2010年,阜外醫院使用進口瓣膜開展了TAVR手術,該手術無需“開胸”,可以通過導管對主動脈瓣進行置換,為心臟微創手術。
目前該院已經成功完成了600余例TAVR手術,吳永健表示,醫院正在籌建TAVR醫聯體,希望將這一技術進行標準化,科學規范地向全國乃至其它未開展該技術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推廣。“隨著TAVR和MitraClip技術的開展,將大大提高老年瓣膜性心臟病患者的治療率,改善老年患者的治療狀況,提高患者生存率。”
不過,吳永健坦承,由于我國TAVR技術開展較晚,同時國內患者群體龐大,目前我國從事TAVR領域技術的人員相對較少,和整個國家該疾病的發展不相匹配。“在未來幾年中,中華醫學會和各分會以及各學術組織,會加大TAVR技術的推廣力度,為未來的中國結構性心臟病治療培養更多的人才。我們在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時代,技術推廣做的很好;在TAVR時代,技術推廣依然能做的很好。”
出場人物:吳永健,在心血管疾病的基礎研究領域先后承擔多個國家、省部級課題,包括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重大專項培育項目、科技部國際協作重大項目子課題。是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項目的主要研究者和協調人,是衛生計劃生育委員會行業重大專項“CHINA PEACE”的子課題負責人,是NIH全球項目ISCHEMIA的中方共同負責人,是RESOLUTE DIABETES全國共同負責人。
中國好醫生——三甲醫院科室精英系列訪談
【第一期】協和醫院陳偉:全國30%—50%住院患者存在營養風險或營養不良
【第二期】宣武醫院張毅:未來微創手術將替代開胸手術
【第三期】潰瘍性結腸炎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北京中醫醫院正在著力攻克其復發難題
【第四期】銀屑病發病率逐年增高 清華長庚趙邑:我國正在研發前沿藥物
【第五期】專家:耳鼻喉腫瘤大可不必“談癌色變” 及時就診能夠治愈
【第六期】乳腺癌居中國女性腫瘤首位 專家:緩解壓力或能降低發病率
【第七期】腦起搏器新技術將有望攻克阿爾茲海默癥等疾病難題
【第八期】我國自主研發“人工心臟” 或將打破國外壟斷局面
【第九期】中國胰腺癌五年生存率不超5% 專家:早診不及時耽誤治療
【第十期】我國瓣膜疾病構成中 風濕性心臟病占第一位
【第十一期】40位心臟專家匯聚“醫生集團”“1+n”模式探索多點執業
【第十二期】中國50%的心血管、腦血管疾病和腎病死因源于高血壓
【第十三期】李憲倫:冠心病、高血壓和中風成為中國三大“心病”
【第十四期】中國約200萬帕金森患者 張建國:DBS手術是最佳治療手段
【第十五期】我國骨關節炎患者超1億 專家:針灸療法或能替代藥物治療
【第十六期】王少為:百對夫妻中約4、5對存在不同程度“生殖障礙”
【第十七期】皮膚腫瘤成全球最高發惡性腫瘤 專家:早治療不會危及生命
【第十八期】13家醫院成立“脊柱脊髓專家聯盟” 多學科專家聯合會診
【第十九期】肺癌等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逐年增長 專家建議加強早查早治
【第二十期】老年癡呆治療難題或將破解 301醫院探索“腦起搏器”療法
【第二十一期】歪脖子等“肌張力障礙”疾病或能治愈 DBS治療術臨床推廣
【第二十二期】康復醫療需求遞增 專家:提前介入或能幫病人較快恢復正常
【第二十三期】我國每年30萬乳腺癌新增病例 大部分患者還采取改良根治法
【第二十四期】阜外醫院舒暢:血管上的“炸彈”—— 主動脈夾層
【第二十五期】冠心病不再是“老年病” 白領等成為高發人群
【第二十六期】2050年每3人中有1個老年人 專家提倡“團隊模式”全面管理
【第二十七期】中國有2億多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 專家已開始研究臨床特點
【第二十八期】北京中醫院劉紅旭:中醫介入治療技術與西醫達到同步水平
【第二十九期】90%以上癲癇患者可以治愈 其中60%—70%可通過藥物控制
【第三十期】精神疾病能治好嗎? 北醫六院馬弘:臨床治愈肯定可以
【第三十一期】瑞金醫院王繼光:只有15%高血壓患者把血壓降到目標水平
【第三十二期】朝陽醫院郭樹彬:慢性疼痛不及時治療或引發嚴重并發癥
【第三十三期】北大腫瘤醫院邸立軍:乳腺癌早期患者90%都能治愈
【第三十四期】只有頸椎導致眩暈? 中日醫院李石良:眩暈問題非常復雜
【第三十五期】宣武醫院支修益:早期肺癌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第三十六期】天壇醫院王群:中國癲癇患者占世界1/5 兒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是高發群體
【第三十七期】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 安貞醫院董建增:重視院前環節或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第三十八期】北大腫瘤醫院步召德:絕大多數早期胃癌沒有癥狀 “早篩“是發現早期胃癌的根本途徑
版權聲明:1.凡本網站注明“來源:中國網財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2.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春節申遺成功
國博淡季不淡
邊陲小鎮變身大口岸
冬日西湖
2022年全國兩會
聚焦“中國力量”
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即將召開
2021年3·15消費曝光臺
金融為民譜新篇 守護權益防風險
中小銀行普惠金融之道
對話金融科技二十人
聚焦商業銀行2024半年報
金融業持續提升支付便利性
銀行業分支機構服務實體經濟巡禮
銀行業助力新市民美好生活
銀行業助力擴大內需
銀行業“碳”路綠色金融
走進銀行理財子公司
銀行業譜寫2024年鄉村振興新篇章
2024年服貿會金融業專題報道
金融業助力養老第三支柱建設
中國政府網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民政部人社部自然資源部住建部 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衛健委人民銀行審計署國資委統計局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海關總署 稅務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管理局 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中國證券報證券日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 中國經濟周刊新華財經人民財經CCTV經濟中國經濟網環球財經 新浪財經騰訊財經鳳凰財經網易財經和訊國際在線金融界網站每日經濟新聞汽車投訴平臺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布信息,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站注明“來源:中國網財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2081166
傳真:0086-10-82081900
郵箱:finance@china.org.cn
中國財經APP
官方微信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網絡110報警服務 | 12321垃圾信息舉報中心 | 友情鏈接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5123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341號 京ICP證 040089號-1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外宣服務與廣告服務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8828271 舉報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