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12日訊(記者張世福 李春暉 劉小菲)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我國開啟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元年。資本市場作為經濟發展的“推進器”,其改革開放進程正在向更高層次邁進。這一年里,發行制度、退市制度等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A股納入富時羅素指數體系、滬倫通實施在即,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在我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一系列舉措,將有效提升自身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引導社會資金“脫虛向實”,讓資本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基礎制度持續完善 市場化水平再度提高
以發行上市、并購重組、分紅、退市等為主要內容的基礎制度改革,一直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核心內容。在2018年,多項基礎制度改革迎來了突破性進展。
股票發行注冊制終于要來了。今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中表示,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
注冊制是國際上成熟市場普遍采用的發行制度。業內專家認為,注冊制在科創板試點,意味著我國資本市場在“去行政化”道路上更進一步,市場化水平再度提高。
但是注冊制不可以“單兵突進”,須有嚴格地事中事后監管相配合,以及順暢的退出機制和良好投資者保護制度。今年11月16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同步發布了《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A股重大違法退市新規正式落地。業內專家認為,新規最大的亮點是將重大違法情形做了細分界定,劃分為證券類重大違法和社會公眾安全類重大違法,又對二者的具體情形予以明確,使重大違法退市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
同時,新規還將退市周期縮短、退出程序簡化,對于退市公司的重新上市也做了更加嚴格的限定,極大地提高了退市效率,增強了退市制度的威懾力。
紆困民營企業 為實體經濟注入“活水”
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經濟為推動經濟增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作出了突出貢獻,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當前我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如何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成為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重點工作。
今年以來,證券行業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尤其是為支持民營上市公司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措施。11月9日,證監會修訂發布《發行監管問答——關于引導規范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此次修訂后,允許前次募集資金基本使用完畢或募集資金投向未發生變更且按計劃投入的上市公司,申請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不受18個月融資間隔限制,但相應間隔原則上不得少于6個月。此外,通過配股、發行優先股或董事會確定發行對象的非公開發行股票方式募集資金的,可以將募集資金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債務。業內人士認為,此次修訂對于面臨資金緊張、融資困難的民營上市公司將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今年10月,證券行業11家證券公司宣布擬共同出資設立“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系列資產管理計劃”,預計總規模1000億元,主要用于化解民營上市公司股票質押等流動性風險,支持具備發展前景的民營企業走出困境,持續健康發展。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中表示,將在優化監管制度、拓寬股權債權融資渠道、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完善政策執行方式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雙向開放不斷推進 增進與全球市場互聯互通
今年以來,A股納入富時羅素指數體系、MSCI擴權、新批準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外國投資者參與A股交易范圍進一步放開……我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不斷推進,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
籌備已久的“滬倫通”也有望于年內落地。12月4日晚間,上交所發出公告,對中國國際金融(英國)有限公司予以滬倫通全球存托憑證(GDR)英國跨境轉換機構備案。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滬倫通或將在12月14日舉行揭牌儀式,屆時將公布入選的中、英企業名單,在明年1月后開始正式交易。
業內人士認為,“滬倫通”有利于我國進一步融入世界資本市場,優化我國資本市場的基礎設施、基礎制度,提升我國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對于我國企業來說,“滬倫通”進一步拓展融資渠道,也有利于推動企業規范經營。
未來,在“滬港通”的基礎上,中國資本市場將不斷地與世界其他市場實現互聯互通,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全面開放的市場。
(責任編輯:暢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