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市后,生物醫藥企業百奧賽圖(北京)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奧賽圖”)并不滿足,又籌劃登陸科創板,目前,百奧賽圖科創板IPO正處于中止狀態。對于百奧賽圖來說,想要回A并非易事,目前,百奧賽圖還未實現盈利,2020—2023年累計虧損近20億元。此外,公司生產性生物資產和消耗性生物資產轉化情況是否合理、關聯交易等情況,也可能成為公司IPO路上的“攔路虎”。
圍繞老鼠做生意
“小鼠”是百奧賽圖繞不開的關鍵詞,近年來,百奧賽圖來自模式動物銷售的營收占比正在大幅增加,2023年已接近四成。
資料顯示,百奧賽圖是一家臨床前CRO以及生物醫藥企業。公司基于自主開發的基因編輯技術提供各類創新模式動物以及臨床前階段的醫藥研發服務,并利用其自主開發的RenMice全人抗體小鼠平臺,針對人體內千余個潛在藥物靶點進行規模化藥物發現與開發,并將有潛力的抗體分子對外轉讓、授權或合作開發。
從業務類型來看,百奧賽圖業務包括基因編輯業務、抗體開發業務、模式動物銷售、臨床前藥理藥效評價。其中模式動物銷售主要是小鼠模型,按模型類別劃分可分為靶點人源化鼠、重度免疫缺陷鼠、疾病模型鼠、常規品系鼠以及其他。
報告期內,百奧賽圖來自模式動物銷售的營業收入出現大幅提高。2020—2022年,百奧賽圖來自模式動物銷售的金額分別為6594.81萬元、10755.42萬元、16932.83萬元,占比分別為26.24%、30.48%、31.75%。
2023年,百奧賽圖來自模式動物的銷售收入進一步提高,據百奧賽圖在港交所披露的2023年業績公告,2023年,百奧賽圖模式動物銷售收入為2.73億元,占比約為38.1%,已躍升為公司第一大營收來源。
從銷量來看,2020—2022年,百奧賽圖動物模型銷量分別為6.76萬只、11.09萬只、12.23萬只。其中靶點人源化鼠銷售數量占比最高,分別為38.85%、36.11%、44.07%。靶點人源化鼠也是百奧賽圖平均銷售單價最高的一種小鼠,2022年平均銷售單價為2339.48元/只。
在首輪問詢中,上交所也關注到了百奧賽圖模式動物銷售的情況,諸如,上交所要求百奧賽圖說明不同種類小鼠在下游領域的應用情況,公司現階段聚焦于靶點人源化小鼠的主要考慮因素、靶點人源化小鼠未來的市場前景。此外,百奧賽圖還需要說明公司在日常經營過程中是否遵守動物福利管理等要求、相關業務是否合法合規。
針對公司相關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向百奧賽圖方面發去采訪函,不過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生物資產情況轉化遭質疑
百奧賽圖生物資產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及生產性生物資產兩種。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或實驗而持有的小鼠,計入存貨列報。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為繁育小鼠等目的而持有的種鼠。
財務數據顯示,2020—2022年,百奧賽圖生產性生物資產賬面價值分別為2778.82萬元、2864.8萬元、2819.66萬元,消耗性生物資產分別約為2605.73萬元、3948.26萬元、4830.09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期內,百奧賽圖存在生產性生物資產與消耗性生物資產相互轉換的情形。2020—2022年,百奧賽圖消耗性生物資產轉入生產性生物資產的金額分別為716.18萬元、943.13萬元、1608.14萬元。
在首輪問詢中,上交所對上述情況提出質疑,要求百奧賽圖說明生產性生物資產、消耗性生物資產和原材料科目之間的轉化依據及具體轉化情況,是否存在調整轉化方法、轉化時間調節存貨及利潤的情形。
百奧賽圖在回復中表示,公司在生產性生物資產中核算的實驗鼠,為用于繁育種群用途的重度免疫缺陷鼠、人源化小鼠和常規品系鼠等。公司在消耗性生物資產中核算的實驗鼠,為用于實驗用途或者銷售用途的重度免疫缺陷鼠、人源化小鼠和常規品系鼠等。小鼠的生命周期一般分為離乳前、可售期、合籠期和淘汰四個階段。根據實驗鼠所處的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會在生產性生物資產和消耗性生物資產之間進行轉化。
尚未扭虧
作為一家生物技術平臺型公司,報告期內,百奧賽圖未實現盈利。而根據公司在港交所披露的2023年業績預告,2023年,公司歸屬凈利潤為-3.83億元,尚未實現扭虧。
財務數據顯示,2023年,百奧賽圖實現營業收入約為7.17億元,同比增長34.28%;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約為-3.83億元,實現減虧。
把時間拉長來看,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百奧賽圖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2.54億元、3.55億元、5.34億元;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4.28億元、-5.46億元、-6.02億元。經計算,2020—2023年,百奧賽圖歸屬凈利潤累計虧損約為19.59億元。
百奧賽圖表示,經公司謹慎測算,公司有望于2024年接近盈虧平衡點。百奧賽圖預測,2024年度,公司預計創收8.49億—9.64億元,凈利潤-0.2億至0.2億元,公司有望于2024年接近盈虧平衡點。
值得注意的是,3月15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其中提到,進一步從嚴審核未盈利企業,要求未盈利企業充分論證持續經營能力、披露預計實現盈利情況,就科創屬性等逐單聽取行業相關部門意見。
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表示,生物醫藥行業相較其他的特殊性在于其產品研發周期長、投入資金大,中間不可控因素較多。因此生物醫藥企業的可持續性就至關重要。奧優國際董事長張玥則認為,未盈利企業尤其是生物科技公司在沖擊IPO的道路上將面臨更多挑戰,而生物醫藥企業則需要通過不斷的創新和戰略調整來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監管層對未盈利IPO企業關上了門,反而是更有利于篩選出更優質的上市標的。”投融資專家許小恒如是說。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