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增速飛馳之下,“電池荒”曾一度讓上游和下游都“備受煎熬”。然而,短短兩三年后,蜂擁而來的玩家還沒來得及分羹,就不得不迎接淘汰賽挑戰。
2020年通過控股湖南領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跨界進入新能源動力電池領域的原達志科技(后更名為“領湃科技”,300530.SZ)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領湃科技最新披露公告顯示,該公司正在出售的動力電池電芯生產廠房相關設備,剝離這塊產能利用率極低、經營不佳的業務,以期挽救自身的財務狀況。
公告稱,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湖南領湃鋰能有限公司(下稱“湖南領湃”)擬與衡陽弘新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弘新建設”)簽訂《資產轉讓合同》,湖南領湃向弘新建設出售所持有的1#廠房的部分配套動輔設備,交易價格4874.68萬元。
這些設備主要有離心式冷水機組、螺桿式空壓機組(帶熱回收)、臥式蒸汽鍋爐、廢 水處理系統和低壓抽出式成套開關設備等。根據國眾聯資產評估土地房地產估價有限公司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資產賬面價值5079.83萬元,評估價值 4874.68萬元,評估減值204.65萬元,減值率4.03%。
對于此番出售設備,領湃科技在公告中坦言,隨著新能源電池行業市場競爭加劇、技術更新加快,2023年公司對1#電芯生產線進行了技術改造和終端產品調整,由135Ah電芯改造為100Ah電芯,但未能形成規模效應,單位成本仍高于同行業;2024年,1#電芯生產線產能利用率較低,主要為消化前期庫存的135Ah電芯和100Ah電芯形成銷售收入約2579.67萬元。
實際上,近一個月前的11月19日,湖南領湃已經與弘新建設簽署了《1#產線租賃合同解除協議》。
領湃科技稱,1#產線退租和1#廠房部分動輔設備出售,不會影響公司目前在手訂單的交付,后續也將以消化前期庫存為主,不會對公司正常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盡管動力電池業務經營不佳,但領湃科技尚未徹底放棄新能源領域。其在公告中強調,2024公司已逐步轉向依靠 3#產線生產280Ah及314Ah的儲能電芯為主并聚焦儲能系統業務。而公司最新這些舉措有利于改善財務狀況,提升資產有效利用率和盈利能力,同時增厚公司營運資金儲備。
澎湃新聞記者查閱領湃科技近幾年財報發現,作為國內最早從事新型環保表面工程化學品生產的企業之一,這家上市公司在跨界進入新能源領域前尚有盈利。然而,自2020年正式開啟所謂的“表面工程化學品+新能源動力電池”的雙主營業務發展模式后,企業經營基本就步入了困境之中。
2020年當年,公司虧損5037.59萬元,提到的虧損主要原因之一即為“新增拓展新能源動力電池業務,管理費用與研發費用同比有較大幅度增加;由于新能源動力電池業務正處于發力產能建設和研發投入期間,未到投產期,報告期內尚未能給公司帶來經濟效益。”
2021年,領湃科技于第四季度達成第一條1.8GWh的動力電池生產線投產,并實現了批量交付,但當年虧損擴大至1.25億元。全年業績虧損主要原因“系公司本期持續加大對新能源電池的生產及研發投入,研發及運營費用有較大幅度增加。”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7月,領湃科技實控人也變更為衡陽市國資委。
2022年,領湃科技實現營收4.79億元,同比增加228.15%;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7億元,同比減少89.74%。當年,該公司獲得上汽通用五菱、江蘇吉麥汽車、北京汽車制造公司、東方旭能等客戶訂單,并進入全國動力電池企業磷酸鐵鋰細分市場裝機量排名前15位。當年,公司新能源電池業務比重占到74.38%,上一年為14.32%,但該板塊毛利率為-19.84%。
2023年,領湃科技營收大幅減少近60%,同時繼續虧損2.09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為8822.16萬元,同比減少33.8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3億元,同比減少20.86%。
值得一提的是,領湃科技在新能源電池業務剛剛投產起步的2022年,其產能利用率為61.05%;隨后的2023年,產能利用率直接降為3.70%(總產能為2.74GWh)。今年上半年,產能利用率也僅為10.13%,總產能不變。
而在該公司的官網介紹中,領湃科技是衡陽市“十大”主導產業中新能源產業鏈上的重點企業,其電芯生產基地占地面積800畝,共8條生產線,總規劃產能達15GWh。
值得關注的是,類似這樣的“淘汰賽”大概率還將持續。彭博新能源財經近日發布的年度鋰電池價格調研報告顯示,今年鋰離子電池組的容量加權均價為115美元/kWh,較2023年下跌20%,為2017年以來最大跌幅。
報告提到,電池組價格下降20%,電芯價格下降30%,至78美元/kWh。下降的部分原因是產能嚴重過剩,電池制造商提供極低價格以擊敗競爭對手,獲得市場份額。分析稱,因預期需求將激增,電池廠商大舉擴張產能,但電池需求的最大驅動因素之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速放緩,低于預期。此外,今年中國儲能系統電池組價格為45美元/kWh,同樣為迄今為止最低水平。
彭博新能源財經預計,2025年全球鋰電池組價格將下降至112美元/千瓦時,降幅接近3%。磷酸鐵鋰電池的占比提高,鋰電池市場競爭持續,技術、材料加工和制造端的改進,都將促使全球鋰電池價格繼續下行。
實際上,目前國內動力電池競爭格局基本固定為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強”引領局面。作為二線電池商的億緯鋰能的董事長劉金成在今年3月即表示,“這樣一個格局讓從業者認識到,我們這個行業的特征是你想卷(殺價格戰),但是你沒有資格,你卷不到。前面兩個老大,誰卷得到比亞迪?誰卷得到寧德時代?下面的弟兄們只能共生共死。”
劉金成認為,二線電池企業,應該回歸到行業最本質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提高技術和質量水平,“殺價格戰是沒有前途的。”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