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11月末,新光藥業(300519)、昊海生科等3股對外披露了股東減持計劃。Wind數據顯示,整個11月,共有34只醫藥股股東擬進行減持。從擬減持比例來看,由于籌劃讓出控制權,萊美藥業控股股東擬減持的比例最高,約為23.43%。值得一提的是,多只個股的股東擬清倉式減持,諸如康華生物兩名自然人股東黃貴娟、李聲友,還有成都先導兩名股東,山外山股東華蓋信誠等。此外,多只個股遭到多名股東擬減持,諸如金凱生科3名股東擬合計減持不超9%股份,國科恒泰3名股東擬合計減持不超7.01%公司股份。
34只醫藥股股東擬進行減持
新光藥業、昊海生科、三元基因3股同日披露減持計劃。新光藥業11月29日晚間公告顯示,持有公司17.64%股份的第二大股東嵊州市和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計劃于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共計減持其持有的不超過320萬股公司股份,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
同時,昊海生科公告稱,公司股東樓國梁因自身資金需要,計劃自公告披露之日起3個交易日后3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不超過80萬股的公司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0.3416%。
此外,北交所個股三元基因公告稱,持股5%以上股東張紅斌因個人資金需要,計劃減持不超2%公司股份。實際上,整個11月股東擬進行減持的醫藥股不在少數。Wind數據顯示,11月共有34只醫藥股的47名股東擬進行減持。
據Wind統計,11月中,單一股東擬轉讓比例最高的個股為萊美藥業。萊美藥業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中恒集團擬通過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萊美藥業2.47億股股份,占萊美藥業總股本23.43%。
ST九芝實控人李振國也欲讓出公司控制權。李振國擬將其所持6.25%股份轉讓給公司目前第二大股東黑龍江辰能工大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多名股東系清倉式減持
值得注意的是,11月披露股東減持計劃的醫藥股中,出現了多名股東擬清倉式減持的情形。
康華生物、成都先導各有兩名股東擬進行清倉式減持。先看康華生物,公司11月13日公告顯示,持有公司股份34.88萬股的股東李聲友,計劃以集中競價方式和/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4.88萬股;同時,持有公司股份4萬股的股東黃貴娟,計劃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4萬股。
與李聲友、黃貴娟相比,雖非清倉式減持,康華生物股東濟南康悅齊明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康悅齊明”)擬減持股份數量更高。公告顯示,康悅齊明計劃以集中競價和/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89.84萬股,即不超過剔除公司回購專用賬戶股份后總股本的3%。
成都先導方面,公司股東鈞天創投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過183.14萬股,擬減持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約為0.46%;渤溢新天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621.76萬股,擬減持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約為1.55%。上述兩名股東均系清倉式減持。
此外,山外山股東華蓋信誠因自身資金需求的原因,計劃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899.67萬股,本次減持比例合計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79996%,同樣系清倉式減持。
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股東清倉式減持需要分析具體情況,如果股東持股比例過低,不足以參與或影響公司發展規劃和日常經營,則并不會對公司產生較大沖擊。同時持股比例過低也會導致股東只是財務投資者,減持可能是為了回籠資金或者再進行其他投資。
針對公司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康華生物董秘辦公室進行采訪,不過對方電話未有人接聽。
欲“組團”減持情況頻出
在上述34只股東擬減持的醫藥股中,多只個股擬進行減持的股東數量不止1名,出現了欲“組團”減持的情況。
金凱生科擬進行減持的股東就有3名,3名股東擬合計減持數量最高達到9%,也是上述34股中,股東合計減持比例較高的個股。
具體來看,分別持有金凱生科8.72%、4.57%、4.65%股份的股東啟鷺投資、藍區基金、青松投資因自身資金需求,分別擬減持不超361.2萬股公司股份,擬減持比例不超公司總股本的3%。3名股東合計擬減持比例不超9%。
國科恒泰欲進行減持的股東同樣是3名。公告顯示,國科恒泰股東國豐鼎嘉、國科鼎奕、國科嘉和金源擬分別減持公司股份比例不超2.1784%、0.8216%、4.0112%。經計算,上述3名股東擬合計減持比例不超7.01%。
此外,有多只個股的股東年內已進行頻繁減持。諸如,奧浦邁于9月30日收到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上海磐信發來的《關于股份減持結果告知函》,在本次減持計劃期間,上海磐信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及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64.99萬股,合計減持比例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57%。
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表示,對于公司股東年內屢次減持的情況,可能是股東對市場趨勢、公司發展或自身資金需求有不同的看法。投資者應關注公司的基本面和業績,并結合市場情況來評估投資風險。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