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交所發布滬市公司三季報整體情況。截至10月31日,滬市共有2265家上市公司完成2024年三季報披露,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7.48萬億元,同比微降1.2%;實現凈利潤3.61萬億元、扣非后凈利潤3.45萬億元,同比增長1.8%和2.2%,增速較上半年由負轉正,重拾增長。
整體來看,隨著存量和增量政策漸次落地、協同發力,滬市上市公司主動作為、提質增效,整體經營業績邊際改善,重新步入上升軌道,佐證了國民經濟運行企穩向好的態勢。
提質增效 邊際改善信號明顯
前三季度,滬市公司總體業績逐步改善,營收同比微降,但凈利潤同比有所上升。從第三季度經營數據來看,滬市公司邊際修復態勢明顯,凈利潤、扣非后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8.3%和7.8%,環比第二季度分別增長5.6%和4.6%。
分行業來看,社會服務、非銀金融、農林牧漁、有色金屬、電子、汽車等行業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幅較大,建筑材料、房地產、計算機、商貿零售等行業前三季度同比降幅收窄。
數據顯示,多個行業9月經營數據表現亮眼,超半數公司9月營收創三季度各月最高,近四成公司凈利潤創三季度各月最高。
民企止跌回穩,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5%,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長2.5%、環比增長2.4%;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降幅較上半年收窄1.2個百分點,其中第三季度同比降幅收窄5.7個百分點,環比增長2.8%。央地國企穩中有進,凈利潤、扣非后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1%和4.4%。
滬市公司積極履行主體責任,是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因。年初以來,1100余家公司披露了“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方案,上證50、上證180、科創板覆蓋率達八成,整體盈利改善及股價表現情況均優于滬市平均水平。
良好業績帶動中期現金分紅再創新高,88家公司推出三季報分紅方案,同比增長近4倍;現金分紅總額超90億元,同比增長80%,更多投資者有望在春節前拿到真金白銀回報。
向“新”而行 研發投入持續加碼
前三季度,滬市公司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四新”經濟加快成長。實體類公司合計研發投入6079億元,同比增長2%,102家公司研發投入超10億元、164家公司研發增速超50%、435家研發強度超10%。
分板塊來看,科創板持續打造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研發投入迭創新高,累計實現研發投入1040億元,同比增長7%,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中位數達12.6%。
一批科創板公司迎來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收獲期,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截至10月,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的創新藥公司均已實現核心產品的上市或上市申請遞交,迪哲醫藥核心產品舒沃哲在EGFRexon20ins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領域更是填補了全球近20年的臨床空白。前三季度,滬市創新藥公司合計實現營收261億元,同比增長53%。
科創板集成電路產業鏈聚鏈成勢,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潛力。在AI產業驅動及消費電子市場需求回暖的帶動下,海光信息、瀾起科技等芯片設計公司實現快速發展,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05%;中微公司等半導體設備公司前三季度出貨量延續增長勢頭,營收同比增長33%。
主板科技型企業也是創新碩果迭出。隆基綠能自主研發的HPBC2.0組件效率達到25.4%,打破晶硅組件效率世界紀錄;海油工程攻克25項關鍵“卡脖子”技術,成功開創深水油田經濟高效開發的新模式……
活力激蕩 高質量并購案例迭出
“科創板八條”“并購六條”等一攬子政策持續發力顯效,配套制度適應性、包容性持續增強,激發了資本市場并購重組的活力。
7月以來,已有25家滬市公司披露并購重組方案或停牌實施重組,合計交易金額超2400億元。比如,中國船舶擬換股吸并中國重工,整合船舶總裝業務,打造更具競爭力的船舶制造企業;國泰君安、國聯證券等多家券商通過并購重組強化業務協同、提升市場競爭力,等等。
與此同時,不少龍頭公司通過非重組交易整合產業資產,進一步增強競爭優勢,滬市“小步快走”類資產收購75單,金額合計約240億元。比如,華勤技術接連收購資產完善產業布局,旨在提高核心細分領域的市場占有率與競爭力;中遠海能收購多項股權及資產,推進能源化工品物流供應鏈整合。
科創板公司積極落實政策創新舉措,以高質量產業并購加速技術突破、產業整合和國際化布局。特別是“科創板八條”發布以來,科創板新增披露40余單股權收購交易,單數同比超2倍,金額合計超110億元。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