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及銀行業協會要求,浙商銀行于3月14日至3月20日組織開展“3·15”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活動。特別是圍繞銀保監會強調的“推動解決‘數字鴻溝’”主題,浙商銀行以老年人需求為切入口,切實提升“適老化”服務質效,持續強化老年人金融權益保護。
阻止電信詐騙 挽回損失2萬元
浙商銀行全行及一線網點持續開展老年人的金融知識宣教,但在工作中,總會遇到老年人被“花式”詐騙。
“現在的騙子越來越狡猾。不僅手段高明,還會給受害者‘洗腦’,平常真的需要多多留意。”
幾天前,70多歲的客戶張阿姨來到浙商銀行衢州龍游支行,要求柜臺工作人員幫她存一筆錢。在業務辦理過程中,張阿姨隨口說了一句,這筆錢將用于微信轉賬。大堂經理小王當時正在指導其他客戶辦理業務。聽到張阿姨說要微信轉賬,立即引起了她的警覺。于是小王迅速上前,耐心地開始了解情況:收款人是誰?是否認識對方?微信轉賬用于什么?有沒有對方銀行卡號?……張阿姨表示是給自己兒子轉賬后,小王就沒有多說什么。
柜員按照張阿姨的指示,往她的商卡中存入2萬現金。現金到賬后,張阿姨請求小王幫她將商卡內的資金轉入微信。小王接過手機,發現老人微信聊天界面的“收款人”,居然是當天上午11時左右剛加的微信好友。聊天記錄第一條還是一張帶有二維碼的圖片,其后都是一些鏈接。
“兒子的微信,居然今天上午才加上?而且一加上就轉賬?”小王再一次產生了懷疑。雖然張阿姨依舊一口咬定,對方就是自己的兒子,可小王判斷就是電信詐騙沒跑兒:“張阿姨應該是被‘洗腦’了。”“很多犯罪分子為了成功地實施犯罪,會教會受害者一些應對警察或其他工作人員的話術。‘兒子’這個說法,很有可能是犯罪分子讓張阿姨這么說的。”于是,小王開始苦口婆心地阻止張阿姨不要轉賬。她結合近期反詐案例進行講解,同時還列舉了常見網絡詐騙手段,告訴張阿姨給陌生人轉賬的風險。終于,張阿姨的決心開始動搖。
此時,網點內的其他工作人員也上前,一起耐心地勸說張阿姨,并建議她在轉賬之前與兒子進行電話聯系。最終張阿姨放棄微信轉賬,向工作人員道謝之后離開了營業廳。
張阿姨離開后,小王還是不放心。為防止客戶在回家后繼續轉賬,小王將該情況向營業主管作了匯報,又向當地公安反詐中心作了報告,請求公安部門繼續跟蹤。最終,公安反詐中心聯系上了管片民警和村委會書記,一起找到了張阿姨。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張阿姨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是和騙子擦肩而過了一回,也為浙商銀行的負責精神豎起了大拇指。
解決老年人用手機難 守護金融安全
這只是浙商銀行貼心負責、保障老年人資金安全的一個日常小案例。如何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人性化的服務,助力彌合“數字鴻溝”,浙商銀行一直未停下探索的腳步。
該行瞄準老年人金融需求,科技助力金融服務適老化,新增手機銀行功能,實現適老改造,上線跨省異地交通罰款繳納、中央非稅繳費、安心付、基金盈虧提醒、醫保電子憑證等功能,適老改造的“簡約版”手機銀行實現大字體、極簡設計、生物認證、免密登錄、快捷支付一鍵綁卡,在優化注冊、轉賬、設備綁定等流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語音服務支持,方便老年人快速上手。
為提升老年金融消費者服務體驗,該行明確優化自主設備指導方式、設置愛心窗口及席位、加強老年客戶人文關懷、保障老年客戶自主選擇權等21項工作要求,建立健全老年人客戶線下業務服務標準,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網點;不方便來網點的,該行服務熱線也可智能識別老年人客戶并接入敬老人工座席專線。與此同時,該行通過開展針對性的金融知識教育宣傳活動,以及深化電信網絡詐騙“資金鏈”治理,切實保障老年人資金安全,據統計,該行全年柜面堵截客戶被騙事件66起,挽回客戶損失144.06萬元。
下一步,浙商銀行將繼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理念,從老年人需求出發,緊跟數字化趨勢,依托科技力量,持續提高適老化服務水平,助力老年人跨越金融“數字鴻溝”,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與獲得感。
(責任編輯:暢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