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8日訊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8日上午舉行,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各地也相繼曝出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在環評文件編制及企業自行監測過程中數據造假的行為,造假手段五花八門,花樣層出不窮,比如在環評文件編制過程中編造數據、假冒他人簽名,在環境監測過程中更換監測樣品、干擾采樣探頭、編造假報告假臺賬、篡改儀器參數,更有甚者用黑客程序侵入到公共計算機系統修改監測數據,性質極其惡劣,而且造假的趨勢還在向專業化、鏈條化方向發展。這些違法行為破壞了公平的市場秩序,極大地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老百姓的環境權益,也沖擊了我們的底線。對這些行為我們絕不能容忍,必須堅決打擊,而且要鏟除其滋生的土壤。
以下為文字實錄: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接受媒體采訪(中國網 鄭亮 攝)
記者:
黃部長好,近年來媒體報道了多起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生態環境部去年也多次采取“四不兩直”方式赴地方檢查,推動各地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請問整治效果如何?今年還有哪些工作安排?謝謝。
黃潤秋:
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監測是我們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基礎性制度,非常重要。但是,近年來各地也相繼曝出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在環評文件編制及企業自行監測過程中數據造假的行為,造假手段五花八門,花樣層出不窮,比如在環評文件編制過程中編造數據、假冒他人簽名,在環境監測過程中更換監測樣品、干擾采樣探頭、編造假報告假臺賬、篡改儀器參數,更有甚者用黑客程序侵入到公共計算機系統修改監測數據,性質極其惡劣,而且造假的趨勢還在向專業化、鏈條化方向發展。這些違法行為破壞了公平的市場秩序,極大地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老百姓的環境權益,也沖擊了我們的底線。對這些行為我們絕不能容忍,必須堅決打擊,而且要鏟除其滋生的土壤。
“十四五”以來,我們會同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一起,連續四年針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造假的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我們采用“四不兩直”檢查,剛才您已經提到了,監督幫扶、大數據監管乃至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等有效手段來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造假行為,應該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總體有幾個方面:
第一,我們查處了一批典型案件,形成了有效震懾。這三年我們查處了2260家有違法行為的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向有關部門移送了193起案件進行刑事立案,還公開曝光了457個典型案例。另外,我們還查處了企業在環境自行監測方面的造假案件4255件,向有關部門移送了930起涉嫌違法犯罪的案件。這些案件當中包括去年在社會上影響比較大的山東錦華公司的環評造假案、江西展航公司的環評造假案、廣東廣禾公司的機動車檢測造假案等,這些案件都已經宣判,并且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果,起到了震懾和警示作用。
第二,我們推動了行刑銜接,提升了監管執法效能。我們和最高檢、公安部一起構建了行刑銜接、一體化推進的聯動執法機制,形成了共同會商、共同掛牌督辦、共同公布典型案件以及共同部署相關工作的“組合拳”,有效地提升了我們的監管執法效能。比如說,我前面提到的山東錦華公司造假案,環評公司利用掛靠、偽造他人簽名的方式充當虛假環評文件的制造者,這些年偽造虛假的環境影響報告書48份、環境影響報告表879份,數目巨大、性質惡劣。過去這類案件在查處過程中存在“三難”,第一立案難,第二取證難,第三定性難,我們有效地通過這個機制和地方聯動,解決了這“三難”的問題。目前,這個案件4名涉案人已經受到了刑事處罰,可以說這是環評制度建立起來因造假入刑的第一案。
第三,進一步完善了法律制度。最高檢和最高法修訂出臺了“兩高”司法解釋,明確在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以及碳排放檢驗檢測過程中,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最近,國務院出臺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對碳排放數據造假行為予以嚴懲,既罰機構也罰責任人,對于情節嚴重的還要取消其執業資格。這些制度毫無疑問都增強了我們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的監管能力。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和有關部門一起,持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保持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造假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同時,我們還會進一步加強大數據加人工智能的“穿透式”監管,用科技的力量來筑牢防范造假的防線。最后,我們也歡迎新聞媒體以及今天在場的各位記者朋友們發揮好輿論監督優勢,和我們一道推動第三方環保服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