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8日訊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8日上午舉行,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介紹,2023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保持了穩中向好的總體態勢,與2023年年度目標相比,低了3微克/立方米;四年之內PM2.5下降了6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16.7%。
以下為文字實錄: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接受媒體采訪(中國網 鄭亮 攝)
記者:
近年來,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成效有目共睹,老百姓明顯能感覺到身邊的環境在變好,但去年多地仍然出現重污染天氣,想請問黃部長,如何看待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進展和成效?對今年的工作有哪些考慮和安排?謝謝。
生態環境部部長 黃潤秋: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看看今天外面的天空,瓦藍瓦藍的,PM2.5是個位數,說老實話,我站在這個地方心情也放松了不少。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用生態環境質量穩中改善肯定了過去一年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取得的成績,應該說這個成績是來之不易的。過去的2023年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形勢十分復雜的一年,我們遇到了諸多的困難和挑戰。就拿大氣環境治理來說,首先是疫情轉段以后,全社會經濟活動的明顯回升,部分領域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幅度增加,這對我們穩住大氣環境質量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另外,去年的氣象條件極為不利,2023年我們國家氣象條件進入了一個新的厄爾尼諾周期,它的典型特征就是在平均氣溫升高的同時,階段性的冷暖交替變得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劇烈,對我們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帶來嚴重的沖擊。比如說,上半年受到來自西北以及蒙古國的強冷空氣影響,我們國家發生了17次大范圍的強沙塵天氣過程,為近十年來最多,僅此一項,讓我們的優良天數比例損失了3.3個百分點,數目可不小。又比如,年底一次高溫、高濕、靜穩不利氣象條件所導致的重污染天氣過程,就拉高了全國PM2.5平均值1.1微克/立方米。
所以面對這么一個嚴峻形勢,我們和有關部門一道,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減緩和對沖這樣的不利影響。比如說,我們加快了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進程,去年全國鋼鐵行業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2.2億噸,超過了前三年的總和;我們完成了北方地區農村清潔取暖改造200萬戶,有效降低了散煤使用。我們還在國內全面實施了輕型汽車國6B階段的排放標準。另外,我們加大了監督幫扶力度,督促地方整改了8.7萬個涉氣的環境問題。這些措施應該說產生了很好的效果,扭轉了被動局面,推動環境質量穩中改善。
就拿大氣環境質量來說,去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保持了穩中向好的總體態勢。與全社會排放程度比較低的疫情期間三年平均值相比,我們還低了1微克/立方米;與2023年年度目標相比,我們好了3微克/立方米;與疫情前2019年相比改善幅度就更大了,四年之內PM2.5下降了6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16.7%。這是大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就更為喜人了,去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到89.4%,比“十四五”的目標還高了4.4個百分點;我們的母親河長江、黃河干流的水質這些年穩定保持在Ⅱ類。這些數據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一句話,經過不平凡的2023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變得愈加亮麗。
展望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生態環境質量要持續改善。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美麗中國建設為統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深入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以高水平的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我們重點有這么幾方面工作:
第一,要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更高的標準打幾個漂亮的標志性戰役。我們考慮要在空氣質量改善、水環境質量提升、水生態修復、農村環境整治,以及危險廢物的風險管控這些領域取得一些標志性的成果,為美麗中國建設開好局、起好步打牢基礎。
第二,我們要聚焦區域重大戰略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分層次推進美麗省域、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海灣、美麗河湖建設。
第三,我們要大力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圍繞碳達峰碳中和,以減污降碳為抓手,推動我們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的優化調整。加快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進一步落實好、建設好全國碳排放市場尤其是最近啟動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為我們綠色轉型做好支撐。
最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對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的監督力度,著力提升我們國家生態系統的持續性、多樣性、穩定性。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