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NFT(即“非同質化代幣”)爆火之后,“數字藏品”也逐漸走紅。近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一家名為“唯一藝術”的數字藏品交易平臺近期因不發貨也不退款的問題被用戶投訴。針對這一情況,“唯一藝術”平臺方回應北京商報記者稱,截至3月10日,近6000筆故障訂單已經全部完成退款。
有支付機構叫停合作
北京商報記者親測了“唯一藝術”官網的數字藏品購買流程。在兩次遭遇訂單取消、支付失敗后,北京商報記者以15.6元購買了一份“萌虎迎春”,選購好數字藏品后點擊“立即支付”,需要進一步使用支付寶掃碼付款。
此外,根據“唯一藝術”官網信息,用戶還可以通過寶付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付支付”)渠道,進行平臺“錢包”充值后開展相關交易操作。
3月10日下午,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唯一藝術”官網已經無法開啟,頁面顯示系統升級中。針對前述事件的解決進度,3月10日,“唯一藝術”方面回應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近期公司服務器頻繁受到嚴重的網絡攻擊,導致出現了系統故障,共產生故障訂單5921筆,目前已經完成全部退款。
“唯一藝術”方面指出,公司采用的是第三方清算的方式,目前合作單位為恒信通和寶付支付。平臺不會留存用戶的任何資金,都在第三方支付機構中。在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向“唯一藝術”方面確認是否與支付寶合作時,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切以回應為準。
對于“唯一藝術”這一說法,北京商報記者向多位支付行業分析人士進行了了解。博通分析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表示,該平臺與支付機構的合作模式符合正常的支付流程,但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并不能為該平臺的合規交易做背書。支付機構按照協議,也會與商戶進行結算。另外,數字藏品交易平臺接入支付機構,需要進一步確認是否屬于代收付可以經營的場景范圍。
3月10日,北京商報記者也向寶付支付方面做出求證,該公司指出,嚴格依照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進行商戶準入審核,對商戶嚴格進行全流程風控管理。
經核實,支付寶曾于2021年終止“唯藝(杭州)數字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支付服務,此次該網站更換了公司主體,通過其他機構接入支付服務。對此,支付寶保持同等標準對此類商戶終止支付服務。
工商信息顯示,“唯藝(杭州)數字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正是“唯一藝術”的運營主體,公司成立于2021年5月,于2021年10月獲得由敦鴻資產領投的1000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界定屬性再監管
2021年以來,海外NFT作品爆火后炒出天價,NFT交易平臺在國內也如雨后春筍。不過,對于NFT是否屬于加密貨幣范疇,疊加NFT涉及的炒作、洗錢犯罪等因素影響,國內市場對于NFT交易始終眾說紛紜。
這一背景下,各類平臺開始“去NFT”,主推“數字藏品”概念,突出強調是使用經區塊鏈技術進行標識的特定虛擬作品。為了規避數字藏品的金融屬性,國內涉足這一領域的互聯網公司均對其二次交易進行了嚴格限制,只允許收藏。而“唯一藝術”此類平臺則是自帶二級市場,允許用戶將購入的數字藏品在平臺進行直接寄售。
“國內之所以都稱之為數字藏品,主要是為了滿足市場環境和監管合規需要。海外市場的NFT多基于以太坊等去中心化公鏈發行確權,與虛擬貨幣直接或間接掛鉤,且NFT產品等金融化屬性鮮明,投機炒作現象屢見不鮮。而國內數字藏品多基于自建聯盟鏈或國外公鏈底層搭建,但部分小型平臺在技術實力、平臺可信度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歐科云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蔣照生解釋道。
正如蔣照生所言,國內數字藏品與國外NFT在技術邏輯方面并無本質差異。因此,數字藏品交易平臺的出現也充滿爭議。此前,不少平臺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即可直接開展交易,而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2021年底,便有一批主打“NFT”“加密藝術”的交易平臺受到微信封禁,理由是“存在未取得法定許可證件或牌照,發布、傳播或從事相關經營活動的行為”。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有全國政協委員提出加強數字藏品版權保護,強調對數字藏品發行和交易平臺準入做出有效監管。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指出,數字藏品確實處于灰色地帶,因此需要首先界定其屬性,究竟是按照金融的路子,還是電商的路子去管,界定其屬性之后才能夠有的放矢,出臺具有針對性的監管規定。但不論如何,此類業務都需要建立起相應的消費者資金保護機制,不能使這些資金隨意被機構扣押、挪用。
蔣照生指出,盡管當前數字藏品領域的投機炒作現象仍然存在,但數字藏品作為NFT中國化的有益嘗試,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實際價值和意義。數字藏品行業要想長期健康發展,不僅要“改名換面”,更要“換核”,要在實踐中探尋適合中國實際和合規要求的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