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方向。多位代表委員建議,加快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支持新能源企業發展和傳統企業節能化、低碳化改造。同時,加快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簡稱“全國碳市場”)建設,擴大全國碳市場規模,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創新綠色金融服務產品
“服務降碳,央行一直在行動,金融一直在行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金鵬輝3月10日在第三場“委員通道”集體采訪活動上表示,“過去,我們形成了綠色金融體系,通過綠色債券、綠色信貸向風電、光電等新能源領域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促進了這些行業的大發展。現在,我們正在構建新的轉型金融體系,將會對包括煤炭在內的傳統化石能源的低碳轉型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尚福林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建議,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金融支持政策,創新綠色金融服務產品。比如,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碳中和債等綠色債券,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和再融資;探索以環境權益為內容的抵質押方式;拓展綠色保險覆蓋面,發展綠色信托、綠色投資,滿足與綠色低碳技術、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相關的投融資需求,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能力。
在信貸支持方面,全國政協委員、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鋼建議,進一步完善綠色信貸的政策體系及評價標準,出臺綠色信貸的監管激勵措施,包括:降低綠色資產風險權重;降低再貸款利率,延長貸款期限;規定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綠色貸款投入比例并逐年提升;提高補貼確權貸款用途靈活性等。
統一綠色金融標準
要實現金融支持綠色發展長效化、常態化并提高有效性,代表委員建議,加強相關領域立法,加快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并統一相關標準。
“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已走在世界前列,但標準制度、碳金融市場發展以及綠色金融風險管控等方面有待完善。”全國政協委員、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斌建議,加快統一綠色金融標準,以讓投資者了解項目或產品是否真正“綠色”,從而更有效引導綠色投向。同時,明確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關系。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英大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張凡華認為,綠色金融發展要堅持標準先行、數字支撐,利用能源電力大數據,推動面向金融的碳核算、綠色認證和綠色標準發展,加快構建綠色金融數字基礎設施。對此,張凡華建議,國家相關部門牽頭指導,依法合規利用能源電力大數據,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構建一套面向綠色金融的國家級碳核算體系;制訂一套適應“雙碳”工作的綠色金融標準;加快構建“測算有依據、標準能支撐、過程可記錄”的綠色金融數字基礎設施,提升綠色企業、綠色項目識別能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向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等“雙碳”重點領域的資金支持力度,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為實體企業提供多元化低成本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
還有代表委員建議,加快綠色金融立法。全國政協常委、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周健民建議,總結《綠色信貸指引》《綠色投資指引》等規范性文件及中國赤道銀行、綠債國際發行等實踐經驗,加快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證券法等法規的“綠色轉型”,積極吸收全球綠色金融立法和監管新政,鼓勵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綠色項目。同時,構建碳金融市場基礎性制度,實現碳資產分配公平化、法治化。
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
除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全國碳市場建設也是綠色低碳發展的當務之急。
“截至目前,全國碳市場整體運行健康有序,促進企業碳減排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作用初步顯現。”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集團副總經理李永林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建議,擴大全國碳市場規模,盡快明確其他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時間點及配額總量分配原則,提前預發免費配額;開放機構及個人投資者進入全國碳市場,降低其入市門檻;研究推出碳市場拍賣機制,探索推出碳期貨、碳期權等金融工具的可行性,完善并豐富碳市場交易品種體系。
“建議讓汽車企業參與CCER(核證自愿減排量)進入碳市場進行交易。”在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看來,考慮到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階段對碳排放量減少的有效性,應該利用碳交易手段積極鼓勵行業車廠轉型新能源車生產。全國政協委員、艾可藍董事長劉屹建議,將電力、鋼鐵、有色、建材、化工、造紙等行業碳排放配額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開展履約工作,并做好各行業碳排放配額同質化工作。
除了擴大碳排放配額覆蓋范圍,還有代表委員建議擴大參與碳市場交易的機構類型。全國政協委員、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建議,參考歐盟等成熟碳市場,引入金融機構等其他有參與意愿的市場主體參與碳交易,并開發運用碳期貨等金融衍生品,以提升碳市場活躍度,同時完善碳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
在制度建設方面,張懿宸建議,加快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立法進程,并考慮后續進行更高級別法律的立法工作,以明確碳中和相關工作在國家戰略中的重要位置,并指導碳市場、碳交易等工作開展。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