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乘風平臺經濟,衍生出了越來越多的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短視頻主播……然而新就業形式的出現卻對傳統的社保繳納模式發起了挑戰。過去幾年,外賣小哥出了事故卻因未繳納社保而無法獲得保障的社會新聞屢屢見諸報端,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靈活就業社會保障已然成為熱點議題。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科協常務副主席司馬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建議,要有針對性地解決靈活就業人員不愿或者不便繳納社保的問題,是保障靈活就業人員權益、提升靈活就業質量、鼓勵新業態新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
聚焦靈活就業群體
靈活就業已成為我國新型就業主流趨勢之一。在今年初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達到了2億人左右。據調查,一些平臺外賣騎手達到400多萬人;在平臺上從事主播及相關從業人員160多萬人,比2020年增加近3倍。
龐大的靈活就業群體意味著解決其社保問題中的“BUG”必須提上日程。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就有多位代表、委員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例如司馬紅在提案中建議,研究推行全國待遇均等的城鄉居民社保繳費標準,實現靈活就業人員無論在戶籍地還是工作地,都能便利享受城鄉居民社保待遇。并遵循“錢隨人走”的原則,進一步完善社保異地轉移接續相關制度,將企業、個人繳納的社保費用均納入轉移接續范圍。
與此同時,全國人大代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院長李秋也曾建議,健全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制度,主動適應靈活就業方式,構建保障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權益的政策體系,健全參保制度,從立法強制和政策扶持兩個方面引導更多的平臺用工企業為靈活就業人員參保,進一步擴大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面等內容。
據了解,靈活就業一般是指以非全日制、臨時性和彈性工作等靈活形式就業的就業形態,但目前我國靈活就業群體還面臨著難以認定雇傭關系、難以獲得完善的社會保障、參加社保比例較低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金臺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也認為,當前對于靈活用工尚有一個根本問題未解決,“就是這些新業態勞動者的身份沒有得到確認”。
政策已有發力
“在我們日常所講的五險中,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是靈活就業人員可以以個體人員身份自愿參保的,但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及生育保險需要由企業雇主繳納,因此,個人難以參保。”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房連泉表示,當前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便是工傷保險,因為工傷保險等不屬于自愿繳納的保險,再加上一些企業規避社保用工的成本問題,導致新業態下的靈活就業群體很少有這項保障。
事實上,對于靈活就業群體的社保問題,政策層面已有關注。早在2020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就曾出臺《關于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重點提出“拓渠道”“優環境”“強保障”三方面支持措施,為促進靈活就業強化政策服務供給。
去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八部門便共同印發了《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健全公平就業、勞動報酬、休息、勞動安全、社會保險制度,強化職業傷害保障,完善勞動者訴求表達機制。直到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到,要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障政策,開展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障試點。
房連泉表示,靈活就業人群流動性比較強,如果從一個城市轉移到了另外一個城市去就業,兩地之間的社保關系轉移資格是否能夠互相認證就是問題。因為目前社保各個險種的統籌層級不同,比如養老保險通常由省主管,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則通常由市里面管,跨省的話就會涉及到異地社保的資格認證等問題。
在房連泉看來,未來國家可以逐步加大信息化方面的建設,能夠讓投保人在轉移到另一個城市就業的時候,其社保的相關信息也能夠在全國統一網絡共享,方便異地參保和享受待遇。而隨著更多的人參加社保,社保基金的規模也會逐步擴大,形成潛在的紅利。
打通數據或許可以成為錢隨人走的關鍵所在。例如李秋也曾建議,要構建全國統一的社保公共服務平臺,將平臺企業的用工行為納入統一的保障體系中,并明確經辦規程,有效保障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權益。同時協同構建社會保障數據中臺,為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繳費提供依據。加快各地社保經辦服務數字化轉型升級,監管采集企業數據,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參保繳費依據,實現參保繳費利益最大化。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