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既要調整存量結構,也要優化增量投向。”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資產評估協會副會長、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范樹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著力通過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并購等手段,著力解決企業新舊動能轉換中結構性矛盾突出、光刻膠和芯片等關鍵技術“卡脖子”以及缺乏創新等核心競爭力不足等問題。
一“進”一“退”
促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國有經濟的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可分別從兩個維度來看。”畢馬威國資國企改革發展中心全國負責合伙人喬漠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布局優化角度上,央企要更加強調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提前謀劃中國領先的科技戰略產業和資源戰略產業優勢布局;地方國企優化布局則需要解決資源整合和地方債務風險問題。
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深入推進,國有經濟的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確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僅2021年,一系列重大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相繼落地。
喬漠認為,在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方面,無論是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或是市場化的并購手段,均有望在今年繼續深化。而從產業角度來說,諸如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國家大力發展的產業,未來明顯要“進”,而高耗能的制造業以及產能過剩等行業,則要考慮如何“退”。總的來說,央企、國企要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明確“進”和“退”的產業邊界并設計不同的實現路徑。“進”要解決產業整合,業務模式、資本化等發展問題,“退”也要實現產能轉移、資產盤活再利用、人員分流等實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國有經濟的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效益的最大化。
畢馬威中國國企咨詢業務負責人江立勤稱,對于戰略性重組而言,要將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產業鏈中各具特色的產業能力,進行一體化統籌和組合。組的是最優科技技術和產業力量,是國有資本的最優資源,是全產業鏈條的航母級能力。而專業化整合的根本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因此,專業化整合應該首先以全產業鏈條的業務布局戰略為指引,以專業人員為核心,搭建適宜的公司體制,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五條路徑出擊
助推“雙鏈”韌性提升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除了明確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外,還特別提出要“促進國企聚焦主責主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支撐和帶動能力。”
“在產業鏈供應鏈問題上,應該致力于打造穩定可靠的供應鏈,補齊補強產業鏈斷點,疏通產業鏈堵點,解決產業鏈痛點,切實提升產業鏈韌性,保障產業鏈循環暢通。”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看,我國在不少關鍵領域都還存在產業鏈斷點與“卡脖子”等問題。因此,央企、國企亟須在產業鏈供應鏈的補鏈、強鏈、延鏈上發揮好帶頭示范作用。
以化工行業為例,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和支撐性產業,其供應鏈、產業鏈穩定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談及中國中化將如何在穩定供應鏈、產業鏈上發揮央企帶頭作用時,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中化董事長、黨組書記寧高寧表示,雖然各個產業的供應鏈有所不同,但化學工業的供應鏈無疑是最強的,因為其各個環節聯系緊密。不過,對于化學工業供應鏈來說,目前面臨的供給沖擊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高端材料,二是關鍵技術。
“這個問題不是短期內就可以解決的。因此,從企業自身來說,還是希望能夠建立一個相對穩定的區域性產業鏈和產業網絡,以面對供給沖擊的問題。”寧高寧如是說。
必須要承認的是,當下,我國確實要面對來自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循環不暢的短期沖擊和調整的長期挑戰。
對此,范樹奎認為,在促進國企聚焦主責主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支撐和帶動能力方面,可從五方面推進:一是要構筑一個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特別是要關注現代產業鏈關鍵原材料、技術和產品等,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戰略資源物資保障水平和技術研發實力,提高現代產業鏈生存能力。二是要構筑一個掌握核心技術的產業鏈供應鏈,要發揮“龍頭”企業的牽引作用,牢牢掌握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和重要材料等制約現代產業鏈發展的關鍵資源。三是要構筑一個聚焦核心主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如煤炭、電力、鋼鐵行業等,要按照產業的規律,形成全產業鏈聯動和關鍵控制,提升產業競爭力。四是要構筑一個數字化的產業鏈供應鏈。通過加快產業鏈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反應速度,并運用大數據分析優化產業鏈供應鏈決策,建立健全關鍵預警指標體系和全鏈條風險預警機制,及時識別風險、優化調整。五是要構筑一個具有強大服務支撐的產業鏈供應鏈。配套完善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補斷點通堵點的財政金融配套政策、生產性服務支持政策等,引導企業以產業鏈中的“鏈主”企業為重點,圍繞關鍵領域、關鍵環節和關鍵技術加大研發創新力度;鼓勵支持社會第三方專業力量提供服務支撐,統一推行批量化鏈式服務模式,打通產業鏈供應鏈斷點堵點。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