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都在說中國經濟韌性強,但是這個經濟韌性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
面對復雜多變的內外形勢,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8.1%,總量達到了114萬億元人民幣。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在北京接受采訪時強調,中國能取得如此成績主要源自中國經濟的“四大韌性”。
韌性一:制造業體系全。楊偉民指出,2021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8%,快于8.1%的經濟增長,其占GDP的比重也有所提高。在他看來,中國制造業的韌性在于中國制造業產業鏈門類齊全,制造能力和產業配套能力也很強。同時,從全球范圍內看,中國制造業占全球比重也顯著提升,高于歐美等地區。
韌性二:出口能力強。他指出,去年中國進出口規模連續跨了5萬億美元和6萬億美元兩大臺階,這背后既展現了中國制造業能力的強大,也體現了中國出口結構的不斷優化,尤其中國的出口已不再主要依靠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
韌性三:民營經濟力量大。他表示,民營經濟在制造業和出口中的韌性更強。當前,民營經濟在外貿出口方面的比重不斷提高。“過去,中國出口總額‘半壁江山’要靠外資企業拉動,但現在已經被民營企業所取代。”
韌性四:數字經濟增速快。數據顯示,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占中國GDP比重已超過30%。據楊偉民介紹,當前,中國兩大數字產業正蓬勃發展:一是服務業中的信息技術服務業,其近兩年增速已遠快于服務業的增速;二是制造業中的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備制造業,也維持高速增長態勢,它們都將助力中國經濟的發展。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