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網2月21日消息,國務院日前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區域,規劃布局10個左右高水平的銀發經濟產業園區。有序發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符合老年人特點的支付、儲蓄、理財、信托、保險、公募基金等養老金融產品。審慎有序探索養老服務領域資產證券化,支持保險資金加大對養老服務業的投資力度。
擴大養老服務供給
《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目標,即養老服務供給不斷擴大,老年健康支撐體系更加健全,為老服務多業態創新融合發展,要素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社會環境更加適老宜居;并明確了養老服務床位總量到2025年達到900萬張以上等9個主要指標,推動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格局初步形成,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規劃》部署了9方面具體工作任務,包括織牢社會保障和兜底性養老服務網、擴大普惠型養老服務覆蓋面、強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完善老年健康支撐體系、大力發展銀發經濟、踐行積極老齡觀、營造老年友好型社會環境、增強發展要素支撐體系、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同時,《規劃》設置了公辦養老機構提升行動、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智慧助老行動、人才隊伍建設行動等專欄,推動重大戰略部署落實落地落細。
鼓勵發展產業集群
在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方面,《規劃》提出,鼓勵發展產業集群。規劃布局一批銀發經濟重點發展區域。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區域,規劃布局10個左右高水平的銀發經濟產業園區。支持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慶在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中推進國際性、跨區域合作。
《規劃》強調,有序發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務。促進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開發商業養老保險和適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險,引導全社會樹立全生命周期的保險理念。引導商業保險機構加快研究開發適合居家護理、社區護理、機構護理等多樣化護理需求的產品。研究建立壽險賠付責任與護理支付責任轉換機制,支持被保險人在失能時提前獲得保險金給付,用于護理費用支出。支持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業務發展。積極推進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符合老年人特點的支付、儲蓄、理財、信托、保險、公募基金等養老金融產品,研究完善金融等配套政策支持。加強涉老金融市場的風險管理,嚴禁金融機構誤導老年人開展風險投資。
此外,在增強發展要素支撐體系方面,《規劃》要求,拓寬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渠道。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提供差異化信貸支持,滿足養老服務機構合理融資需求。鼓勵探索以應收賬款、動產、知識產權、股權等抵質押貸款,滿足養老服務機構多樣化融資需求。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審慎有序探索養老服務領域資產證券化,支持保險資金加大對養老服務業的投資力度,支持保險機構開發相關責任險及機構運營相關保險。
資本市場料迎“長錢”
多位專家認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將為銀行、保險、信托等金融服務業帶來深遠影響,也有望給資本市場帶來更多長線資金。
西南證券分析師葉凡表示,老齡化對銀行、保險、信托、證券等金融服務業的影響是綜合性的。對于銀行業來說,老齡化會帶來儲蓄和消費結構變化,給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帶來巨大發展機會,個人理財方式將趨于多元化;對于保險業來說,商業養老保險有較大發展機會,需要加大養老保險產品的創新力度,增加產品的供給;對于信托業來說,養老信托能更好滿足投資人實現多元化養老的目標需求;對于證券業而言,老齡化帶來投資偏好的改變,養老金制度的變革,有望給資本市場帶來更多長線資金。
對于促進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專家認為,當下,我國第三支柱總體規模仍較小,但2021年以來,相關部門頻頻釋放信號提及促進醫養康養相結合、建立以賬戶制為基礎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未來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有較大發展空間。開源證券分析師高超預計,隨著我國養老體系不斷完善,以賬戶制為主體、稅收優惠為激勵的第三支柱養老體系政策有望加速出臺,養老保險市場規模將有可觀增長空間。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