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金融監管部門出臺養老金融發展的相關政策舉措,加快促進銀行保險機構發力養老金融。例如,寧夏監管部門引導轄內金融機構與人社、民政等部門開展合作;河北監管部門從提高養老金金融供給質效、提升養老產業金融服務能力等方面進行了系統部署。
專家認為,在我國老年人口基數大、人口老齡化發展較快的背景下,金融監管部門積極出臺有關舉措,打造精細化、多層次養老金融服務體系,旨在進一步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超2.96億人。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今年年初國辦發布《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提出,支持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發展養老金融業務,提供養老財務規劃、資金管理等服務。據專業機構預測,到2035年,我國銀發經濟市場規模有35萬億元,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然而,在養老金融方面,銀行機構金融供給與實際服務需求相比,還面臨不少難點和堵點。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目前更有針對性的養老金融產品較少,滿足老年人個性化金融服務需求有待提升,服務養老產業特別是為養老產業提供融資服務時還缺少有效的模式,在對居民積累養老金提供金融服務上存在有效平衡安全和收益難度較大的問題。
商業銀行如何做好養老金融?婁飛鵬表示,銀行機構需進一步推進金融適老化改造,提高老年人金融服務可得性,針對老年人和養老產業金融需求特點開展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創新,提高養老金融服務質量,利用金融機構的專業優勢,為養老金特別是職業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保值增值做好服務。
從各地銀行機構發展養老金融情況看,相較于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或股份制銀行,農商行的地域性定位優勢明顯,發展養老金融條件優越。浙江農商聯合銀行轄內上虞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聚焦老年客群特點,充分發揮基層網點優勢,在醫保、人社等部門統籌下,創新推出醫保養老“退休一件事”上門聯辦服務,實現退休人員醫保、養老業務辦理從“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跑”迭代升級,持續深耕養老金融服務。
今年以來,多地銀行機構還針對老年群體推出智能手機使用、防范投資養老騙局等一系列活動,提升適老化金融服務質效。天眼查數據研究院有關負責人表示,從近年來頻發的借“以房養老”之名實施“套路貸”詐騙的司法案件看,部分老年客群面對金融信息壁壘,缺乏識別非法金融的能力。對銀行機構來說,還應定期向老年客群開展養老金融知識普及活動,在保險保障、賬戶安全、養老理財等方面提升老年人金融安全意識,增強“銀發族”的防騙能力。
接下來,銀行機構要加快發展多元養老金融服務體系,引導信貸資源更多向養老領域傾斜。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劉晨表示,商業銀行要結合不同老年人群需求,提升養老金融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優化各階段金融服務效率。針對養老產業發展較突出的地區開展試點,探索制定定制化政策,給予差異化的資源配置、考核激勵、盡職免責等政策,促進金融與養老事業融合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王寶會)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