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個人養老金制度下發已滿兩周年,資金賬戶開戶營銷鏖戰仍在持續。4月22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年內已有多家國有銀行、地方銀行推出了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開戶繳存營銷活動,加大對繳存的補貼力度。在此前輪番打響的客源“爭奪戰”中,雖然金融消費者對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開立熱情高漲,但卻陷入“開戶熱繳存冷”的業務瓶頸。在分析人士看來,目前個人養老金產品還不夠豐富,投資收益不明顯,要讓賬戶資金“活起來”仍需豐富產品貨架,擴大投資范圍和產品種類,提供更多符合不同投資者偏好的產品。
開戶繳存營銷持續
2022年4月21日,《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標志著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建立。《意見》明確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
如今距離個人養老金制度下發已滿兩周年,個人養老金開展情況如何?4月22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營銷鏖戰仍在持續,銀行加大了對賬戶繳存的補貼力度。
例如,交通銀行推出開戶繳存個人養老金享多重好禮活動,6月30日前,在個人養老金業務試點地區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客戶首次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可領取50元支付貼金券,開立后繳存任意金額可再領取8元支付貼金券,若繳存單筆金額在1000元以上可領取35元支付貼金券,繳存累計金額達1.2萬元則可領取68元支付貼金券。
據了解,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度,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實行完全積累,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的上限為1.2萬元,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等36個先行城市或地區啟動實施。
建設銀行近期也推出個人養老金大禮包活動,4月30日前,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開戶并完成繳存最高領88元獎勵,當年繳存金額達500元或1萬元最高領568元獎勵。此外,若推薦好友參加此活動每月最高可領600元微信立減金。
除在試點地區拓展客源之外,部分銀行已將預約范圍擴大至非試點地區。例如,江蘇銀行此前發布個人養老金可以預約開戶的提示稱,江蘇省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試點城市為蘇州市,但目前無錫市客戶可先辦理預開戶,待國家全面放開后,再正式開戶。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此前舉行的2023年四季度新聞發布會提到,在36個城市及地區先行實施的個人養老金制度目前運行平穩,先行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下一步將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銀行仍在開展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開戶繳存營銷活動,一方面是從長遠發展來看,個人養老金賬戶的資金會逐漸增長,可以增加銀行的儲蓄資金,還可以拓寬代銷業務,豐富金融產品;另一方面,目前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繳存情況依然不太理想,產品種類及數量還不夠豐富,很多客戶對個人養老金制度不夠了解,需要進一步推廣營銷。
仍需充盈產品貨架
個人養老金制度問世7個月后,于2022年11月25日正式落地實施,彼時各家銀行便已輪番打響的客源“爭奪戰”中,支付貼金券、微信立減券、現金紅包齊上陣,促使金融消費者對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開立熱情不斷高漲,不過,開立后卻出現部分賬戶閑置情況,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陷入“開戶熱繳存冷”的業務瓶頸。
從金融消費者反饋的情況來看,有一部分人開戶是為了“薅銀行羊毛”,賺取福利,因此,這部分人的繳存意愿較小;還有一部分人是在銀行的過度營銷下開通了賬戶,并不清楚賬戶如何使用,更沒有繳存需求。此外,隨著存款產品收益率走低,部分養老基金、理財產品收益低于投資者預期,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消費者繳存意愿。
武希(化名)便是羊毛黨之一,她表示,“之前看銀行有開戶立減金,想薅個羊毛就開了,沒想過存”。消費者王彥(化名)則參與了個人養老金賬戶繳存,在2023年他存入1000元買了3年期的定期存款,但之后他便放棄了存入,“存款利率降了,又沒有好的理財產品,后面就沒再購買了”。
談及如何破解“開戶熱繳存冷”的瓶頸,資深金融政策專家周毅欽表示,一方面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認識和理解,特別是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建立應急支出機制,允許在特殊情況下提前支取資金,并明確相關事項和額外支付稅率。同時,要進行差異化制度設計,針對不同參保情況開放不同額度的上限標準,鼓勵低收入群體積極參與。此外,要豐富產品種類,擴大投資范圍,提供更多符合不同投資者偏好的產品。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個人養老金產品涵蓋理財、儲蓄、保險、基金四大類,儲蓄類產品最多,共有465只,基金產品次之,共有187只,保險類產品則有71只,而理財產品尚有擴容空間,目前僅23只。
對于后續理財產品發行計劃,也有一家理財公司透露,正在等待監管對于個人養老金賬戶規劃的進一步明確,待明確方向和指引后,將積極響應。
劉銀平認為,個人養老金賬戶繳存遇冷,主要是因為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的流動性較差,一般需要達到退休年齡后才能支取,而很多投資者認為錢還是拿在自己手里比較好;此外,個人養老金融產品還不夠豐富,投資收益不明顯。需要引入更多的養老金融產品,豐富產品貨架,并且給予更多的優惠措施,吸引更多投資者加入進來。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