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主題為“學金融知識 品非遺文化”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活動在南京舉行。該活動由江蘇省銀行業協會、秦淮老年大學、秦淮非遺館等舉辦,旨在推動金融消保知識教育宣傳觸達更多社會公眾,提升消費者金融風險防范意識。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將消費者權益保護知識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讓大家在欣賞傳統手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了解金融知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類似于這樣將傳統文化與金融消保融合的活動是非常值得借鑒與參考的消保建設新模式。傳統文化與金融消保融合的意義在于增強消費者的金融素養和風險防范意識,同時弘揚傳統文化,構建和諧金融環境。
將金融知識普及與類似于非物質遺產這樣的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提高了金融知識的傳播效果,還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這種融合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使金融知識更加生動、形象,易于理解和接受。例如,通過皮影戲、川劇變臉等表演,將金融消保知識融入其中,讓觀眾在欣賞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能學習到如何防范金融風險,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金融消保與傳統文化相結合還幫助金融機構以更加貼近公眾生活的方式傳遞金融知識,提高了金融服務的質效,為構建和諧健康的金融市場環境貢獻了力量。同時,金融機構也成了傳統文化的傳播者,積極參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切與守護行動。
金融消保與傳統文化融合的探索途徑可以呈現出不同模式。一方面,金融消保可以通過構建多維度、多領域觸角共同參與文保工作的發展與建設,引金融“活水”賦能文化遺產保護,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扎實推進文化與金融合作的組織創新、機制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
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可以加強傳統文化與金融消保領域文創產品的合作。金融機構可以創新使用非遺圖案、文字等蘊含傳統文化價值內涵的金融產品,使其在金融消保活動中呈現并向公眾輸出。
金融消保與傳統文化融合,有利于通過文化的力量,引導金融機構和員工形成健康的服務觀念和行為模式,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廣大金融消費者,提升金融服務的溫度和厚度,更透徹扎實地踐行“金融為民”理念。(記者 方磊)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