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中小公募機構入局被動投資。
被動投資風頭正勁,不少持觀望態度的中小公募機構,陸續加入到被動投資的發展浪潮中。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不乏一些中小公募機構時隔5年再度擴容指數基金。
在頭部公募已占據顯著優勢地位下,“姍姍來遲”的中小公募機構如何掘金被動投資?其最后的結局是借助被動投資實現突圍還是淪為頭部公募壯大的陪跑者?
同場競技,中小公募參戰
隨著跟蹤中證A500的指數基金在資本市場上掀起一輪又一輪熱潮,國內公募基金被動投資熱度迎來新高峰。
近期,又一批公募機構攜手中證A500指數基金來襲。公告顯示,本周,浦銀安盛基金、中金基金、東財基金旗下中證A500ETF正式起航開啟發行。此外,正處于發行階段的中證A500指數系列基金還有銀河中證A500指數增強基金、興證全球中證A500指數增強基金、申萬菱信中證A500指數增強基金和蘇新中證500指數增強基金等。
與此同時,積極參與布局中證A500指數基金的隊伍還有望繼續壯大。12月以來,又有尚正基金、太平基金、新華基金、安信基金、金鷹基金等9家公司向證監會遞交了中證A500指數相關基金的申請。
不難發現,與大中型公募機構充當開路先鋒打前戰不同,后期參與中證A500指數基金的公募機構尤以中小型公司居多,其中不乏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募機構。如尚正基金、東財基金和蘇新基金最新規模均不足百億元。
中證A500指數基金的火爆,反映了被動投資的盛宴在公募行業如火如荼地展開。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被動投資市場的格局歷史首次呈現出大中小公募機構同場競技的局面。
被動投資時代來臨,對此心存疑慮、持觀望態度的機構越來越少。時過境遷,一些此前曾發聲放棄被動投資業務的公募機構,今年重振旗鼓,重拾被動投資業務。
記者注意到曾早早就布局被動投資業務的一些中小公募機構近年來因成本等原因戰略擱置了被動投資業務。今年,這些公募時隔多年首次發行指數基金產品。如國投瑞銀基金上一只成立的指數基金是在2019年6月,5年后,公司今年雙箭齊發,11月成立了國投瑞銀中證機器人指數基金、國投瑞銀中證港股通央企紅利指數基金兩只熱門基金。安信基金于2024年12月10日向證監會遞交了安信中證A500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的申請材料。該公司上一只成立的指數基金還要追溯到2019年12月,距今也有5年時間。
“一不做三要做”,差異化布局
被動投資業務具有顯著的馬太效應,呈現出強者恒強的發展格局,中小公募機構面臨著不易的競爭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輪被動投資發展浪潮中,不少中小公募機構并非盲目追逐潮流,而是選擇結合自身資源稟賦進行差異化布局。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中小公募機構發展被動投資業務多數呈現出“一不做三要做”的特征,即不做ETF業務,要做指數增強、行業賽道主題、紅利主題的指數基金業務。
在被動投資發展浪潮中,大多數中小公募機構選擇回避場內交易的ETF業務,而是積極布局場外交易的指數基金。當前ETF競爭趨于白熱化,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并且收效甚微,被稱為是“貴族游戲”。當前,ETF市場頭部效應顯著,前十家公司的非貨ETF規模占比超八成,相比之下,中小公募機構很難在團隊建設、品牌認知度、市場營銷能力等方面與之相抗衡,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在ETF發展多強格局下,中小公募機構很難從中分一杯羹。
華南一位知名投資總監對記者表示,ETF具有較為明顯的先發和頭部優勢等特征,一個賽道可能只有兩三家公司能夠做大,進入規模流動性的良性循環,尾部產品的規模往往會逐漸萎縮,甚至迷你化。
從發行募集成立的門檻來看,相比ETF最低2億元的成立門檻,場外指數基金可以通過發起式的形式率先成立,保證公司在被動投資發展浪潮中,擴充產品矩陣,及時響應市場對于指數基金的需求。發起式基金的成立門檻相對較低,僅需滿足基金管理人在募集基金時使用公司股東資金、固有資金、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基金經理等人員資金認購基金的金額不少于1000萬元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的條件。
梳理今年中小公募指數業務,不難發現,在場外指數基金類型的選擇上,中小公募機構選擇了做指數增強、行業賽道主題、紅利主題三大類指數基金業務。
在此次中證A500指數基金的申報和發行中,不少中小公募機構選擇了指數增強賽道,如國金基金和華商基金率先發行成立了中證A500指數增強基金,興證全球基金、銀河基金、申萬菱信基金旗下中證A500指數增強基金正在發行募集途中,長信基金、博道基金申報基金拿到批文,另有近40家公募機構申報基金仍處于審理階段。一位公募高管對記者表示,這些公司普遍希望能夠充分沿襲主動投資策略的智慧,借力主動投資團隊深厚的投資管理經驗,力爭增強產品收益潛力。
此前,不少公募業內人士向記者表達了對大力發展被動投資業務與公募創造阿爾法收益的理念背道而馳的擔憂。而一些支持發展指數增強基金的機構人士則認為,指數增強基金亦可產生阿爾法,可通過主動投研能力創造指數之外的超額收益,并為投資者帶來持續的超額回報。指數增強基金的優劣不僅是對指數的跟蹤上,對超額收益的要求更高,對公募機構的阿爾法創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記者注意到,也有不少中小公募機構結合公司投研優勢,發行特色鮮明的主題賽道指數基金。如國投瑞銀發行了中證機器人指數基金,融通基金發行了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積極,銀河基金發行了中證通信設備主題指數基金。
此外,無風險利率繼續處于下行趨勢,高分紅資產的股息性價比持續存在。不少中小公募機構積極發行紅利主題基金。如長城基金成立了中證紅利低波100指數基金、興業基金成立了華證滬港深紅利100指數基金、國投瑞銀基金成立了中證港股通央企紅利指數基金、鑫元金成立了華證滬深港紅利50指數基金。
也有中小公募機構高管告訴記者,通過發行指數基金,可豐富公司產品矩陣,也可承接一部分主動權益基金凈贖回的一部分資金,此舉可延緩公司規模因主動權益基金被凈贖回大幅縮水的趨勢。
“之所以出現中小公募機構要做指數增強、行業賽道主題、紅利主題三大類指數基金業務的格局,是因為三者的收益特征具有互補的特征。”上述機構高管指出,指數增強基金介于主動投資和指數之間,具有短期買貝塔,長期看阿爾法的特點;行業賽道主題基金一般以成長主題居多,這類產品業績彈性較大;紅利主題基金具有高股息特點,表現較為穩健。
勢不可擋,警惕同質化陪跑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公募管理機構紛紛入局,國內被動投資迎來千軍萬馬。
被動投資的發展勢不可擋,中小公募機構可借勢實現突圍。不過,需要警惕的是,中小公募在指數投資業務的戰略發展布局上,謹防陷入陪跑的尷尬境地。
記者注意到,一些中小公募機構今年仍在投入資源參與一些賽道過于擁擠的寬基指數基金,另有一些中小公募機構加入到ETF的激烈博弈中。從結果來看,這些中小公募機構發行的同質化產品只賺了吆喝,并不被市場買賬。
對于基金公司來說,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兼投資總監趙云陽建議,在自身優勢基礎上走差異化競爭和產品布局路線,減低產品迷你的風險。
根據公司發展經驗,華安基金總經理助理、指數與量化投資部高級總監許之彥指出,公募基金可以進行精品化、差異化的產品布局。精品化是對未來市場進行前瞻性判斷,在產品設計上精益求精;差異化是在同質化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尋求有一定差異的目標,為客戶提供性價比更高、特征更為鮮明的產品。
在產品層面,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崔悅表示,公募基金可從投資標的和投資策略兩個維度進行探索。在投資標的上,可開拓國內被動投資市場尚未充分開發的領域。在策略上,可通過開發新型指數或采用Smart Beta等策略,在傳統指數框架中融入多元化因子,打造更為精細化和多樣化的投資組合。
今年以來,A股指數不斷“上新”,為中小公募機構提供更多選擇和機遇。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和監管的支持,指數化投資生態在日益完善。中證指數公司12月份發布了中證全指自由現金流指數、中證800自由現金流指數、中證1000成長指數、中證1000價值指數、中證2000成長指數、中證2000價值指數及中證智選1000質量均衡策略指數等7條新指數,今年新發布股票類指數總數超過了100條。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