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經濟工作必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接下來將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質效,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深化金融改革。
營造適宜貨幣環境
高質量發展需要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作為支撐。近年來,我國堅持實施穩健、正常的貨幣政策,不大水漫灌、不大收大放,既保持了幣值的穩定,又在總量、價格、結構上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精準、有力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首要是保持幣值穩定。幣值穩定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物價穩定,這要求廣義貨幣供應量、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進而保持合適的貨幣供給、保持物價的整體穩定。2022年全球通貨膨脹嚴重,達到40多年以來的新高,相比之下,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僅上漲2.0%,成績殊為不易。回溯過去五年,我國CPI年均漲幅也總體維持在2%左右。
幣值穩定的第二層含義是匯率基本穩定。近五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三度破“7”又回到“7”以下,雙向波動,彈性增強。“在全球各種貨幣中,人民幣是非常穩健的,這種有彈性的市場化匯率制度也為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起到了自動穩定器的作用。”易綱說。
除了保持幣值穩定,促進經濟增長是貨幣政策的另一個重要目標。近年來,我國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既立足國內、調控有度,又密切關注國際動態,加強預期管理,全力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總量上看,一方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2018年以來,我國累計14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釋放的長期流動性超過11萬億元。2022年全年兩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超1萬億元,運用再貸款再貼現、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方式,短中長期相結合,合理投放流動性。
另一方面,保持信貸合理增長。今年以來,信貸“開門紅”持續為經營主體增強信心。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4.9萬億元,同比多增9227億元,創單月歷史新高;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81萬億元,同比多增5928億元。“在經濟修復態勢良好、經營主體預期改善、穩經濟政策持續發力和銀行競爭性投放之下,信貸增長較往年更為積極,繼1月信貸大幅增長后,2月新增規模繼續創同期歷史新高。”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
從資金價格上看,在全球主要央行大幅加息的背景下,我國保持了利率的基本穩定,并適當降低融資成本。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新發放的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4.17%,較2018年下降了1.28個百分點,普惠小微貸款利率從2018年1月的6.3%下降到2022年12月的4.9%,均為歷史較低水平。
近一年來,我國還在利率政策上堅持了“以我為主”。2020年由于受疫情沖擊,世界主要央行大幅度降低利率,彼時我國利率降低了20個至30個基點,基本上保持穩定;2022年全世界通脹高企,主要央行都在大幅度加息,我國沒有加息反而還降低了兩次利率,幅度也是20個至50個基點,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
據介紹,央行下一步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優化金融供給結構
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具體到金融領域,就是要提高供給質量、優化供給結構,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更好地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末,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共有15項,余額約6.4萬億元,這些工具有效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投放貸款,促進金融資源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主要發揮牽引、帶動作用,帶動金融機構投放后續貸款,而這些后續貸款是金融機構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在前述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
今年信貸投放的重點領域有哪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的支持力度。“金融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是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持續加大對普惠小微、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微眾銀行黨委書記、行長李南青說。
李南青表示,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要切實解決小微之需,不斷下沉擴面,尤其要關注小微企業中更“微小”的群體。為此,可探索“數字普惠金融”新路徑,依托數字技術能力,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門檻,為其提供特色化、差異化服務。“目前,微眾銀行的‘微業貸’業務已呈現出小額、分散特點,戶均授信99萬元,戶均余額66萬元,筆均借款25萬元。”李南青說。
“接下來,工商銀行將促進微觀細胞‘活起來’,把服務好廣大商戶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優化消費支付環境,開發更多適銷對路的金融產品,以商戶金融助力商業復蘇。”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陳四清表示。與此同時,強化對外貿企業的全方位金融服務,“對于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零售、餐飲、文旅、物流等行業,將繼續提供貸款展期、延本延息等紓困服務,幫助企業盡快渡過難關、恢復元氣、煥發活力”。
綠色金融是結構性貨幣政策的一大亮點。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推出了碳減排支持工具,按照1.75%的利率給金融機構提供再貸款,由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為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等領域提供優惠貸款。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碳減排支持工具已發放3000多億元再貸款,支持商業銀行發放5000多億元貸款,2022年帶動減少碳排放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下一步將持續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進行評估,做好分類管理,做到有進有退。”劉國強說,對于一些需要長期支持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結構性貨幣政策會給予較為長期的、持續的支持;對于一些階段性特征比較明顯的工具,要及時退出,退出的時候也要注重“緩退坡”,不要急轉彎。
提升金融監管效能
推動高質量發展,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近日,多個金融管理部門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措施,均表示接下來將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深化中小金融機構改革,持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近年來,受益于一系列有力、有效的監管措施,我國金融業運行穩健,金融風險整體收斂,風險可控。目前,我國銀行業資產在金融業中占比90%以上,總體穩健,全國所有存款類金融機構都加入了存款保險,存款保險能夠為99%以上的存款人提供全額保障。
一方面,穩妥化解重點機構風險,大力整治金融亂象。其中,壓縮“類信貸”高風險影子銀行規模約30萬億元;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近5000家P2P網貸機構全部停業;有序推進大型平臺企業金融業務整改,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納入監管,規范私募基金,深入整治金交所和“偽金交所”風險。
另一方面,不斷完善金融風險防控的體制機制。按照黨中央部署,目前各省份都已建立了省級領導牽頭的金融風險化解委員會,進一步壓實了金融機構及其股東責任、監管部門責任和地方黨政屬地責任,形成了金融風險防控的正向激勵。
接下來,金融管理部門將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推動重點領域金融風險處置,對非法金融活動保持高壓,壓實各方風險處置的責任,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據介紹,央行下一步將壓實各方防范和處置金融風險責任,推動金融穩定法出臺,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
3月13日,中國銀保監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時進一步提出,將持續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金融機構治理體系建設。會議指出,將大力推動各類銀行保險機構回歸本源,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穩步擴大銀行業保險業制度型開放。
外匯市場也將持續加強“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防范外部沖擊風險,保障外匯儲備資產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我們有信心、有能力維護我國外匯市場的穩定運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說,接下來,將提升在開放條件下跨境資金流動的管理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建立健全本外幣一體化的跨境資金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防范跨境資金流動風險。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