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魏倩
在北京一小區經營便民蔬果店的新市民李先生,在店鋪合伙人退出后,手頭的資金立馬緊張起來。但作為個體戶,他一無抵押物,二無資產,按照原先的經驗,向銀行借錢基本沒戲。流動資金一“卡殼”,對他來說,就是生存問題。
現在情況有了新變化,政策正在圍繞這些新市民碰到的“卡殼”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今年3月,央行、銀保監會出臺《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鼓勵和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激活數量大約3億的新市民的金融需求。
李先生成了新政策的受益者。據了解,平安銀行針對各類新市民特定群體,推出跨城就業職場小白專屬授信服務、信用卡申卡提效綠色通道服務、個體工商戶“生活通+生意通”專屬金融服務等10項金融服務。其中,“生活通+生意通”服務解決了李先生的燃眉之急。
新市民的金融痛點
于銀行而言,新市民是熟悉的“陌生人”。記者近期了解到,多家銀行正在重新評估新市民人群,研究相關支持措施。
按照定義,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創業就業、子女上學、投靠子女等原因來到城鎮常住,未獲得當地戶籍或獲得當地戶籍不滿三年的各類群體,包括但不限于進城務工人員、新就業大中專畢業生等,目前約有3億人。
銀行等金融機構對這樣的新市民群體并不陌生。但是,大部分新市民缺乏相對穩定的工作和信貸記錄,并不是銀行的主流客戶,難以享受相應的金融服務。“一般具有穩定社保和收入的或者有固定房產的個人,對我們來說才算是優質客戶。”一家城商行上海支行的客戶經理說。
即便有些新市民在老家持有房產,但在工作地沒有,也很難在銀行貸到款。例如,家在東莞的何女士,在廣州增城創業,經營著一家紙品公司,疫情期間公司現金流出現問題,多次向銀行申請房屋抵押貸款,但都因不在增城當地有房產被銀行拒之門外。
新政策的解決之道
新政策正是聚焦這一痛點問題,向新市民提供解決方案。
上述通知提出,針對新市民在創業、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重點領域的金融需求,鼓勵引導銀行保險機構積極做好與現有支持政策的銜接,結合地方實際,因地制宜強化產品和服務創新,高質量擴大金融供給,提升金融服務的均等性和便利度。具體包括:鼓勵商業銀行加強對新市民創業形態、收入特點、資金需求等因素的分析,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精準評估新市民信用狀況,優化新市民創業信貸產品等等。
記者注意到,連日來,多地銀保監局發布實施細則或者通知,明確當地新市民范圍,要求加大對新市民的金融服務力度,激活新市民市場。
山東銀保監局引導銀行機構探索構建新市民戶籍地、居住地和工作地“三地聯動”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和服務協同,通過區域聯動解決金融服務所在地和抵質押物所在地的空間錯配,提供精準服務,有效分散風險。同時,還指導轄區銀行解決新市民信用信息分散、經營時間短、抵質押物不足等按照傳統觀念影響金融服務可得性的問題。
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在這高達3億的新市民中,很多人可能從未與銀行打過“深層次的”交道,這是一個有待開發的有很大潛力的市場。如果能夠服務好這部分群體,銀行將收獲一個新市場。
根據壹零財經報告分析,新市民享有的金融服務方面存在較大缺口。如果把新市民這個群體按照生命周期來劃分,金融服務應貫穿新市民的整個生命周期,從最前端的到城市找工作,到后面的生活消費,再到結婚生子,以及未來孩子的教育和醫療保險。例如從進城、落戶過渡階段租房買房需要的購房貸款、裝修貸款,置生活購買家電產品需要的消費分期,等等。
新市場的重新評估
在政策指揮棒下,銀行正在重新評估新市民群體金融需求,謹慎邁出步伐。
記者獲悉,近期光大銀行、平安銀行、齊魯銀行等均提出針對新市民的服務措施。
首要問題是找到新市民。平安銀行向記者介紹,該行將小微客群定位為戰略客群,主動與新市民較為集中的創新創業基地、產業工業園區等重點區域對接,重點加強對建筑業、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與物流業等吸納新市民較多的行業服務,還有個體工商戶等小微企業主。
“我們的邏輯是,希望通過綜合化經營,撬動借記卡、信用卡乃至理財等不同賬戶、聯動業務鏈,既能深入賦能新市民,又將持續拓展金融業務空間。”平安銀行相關業務負責人說。
齊魯銀行先是劃定進城務工人員、新就業大中專畢業生、新引進技工人才、網絡商戶等七大類新市民,然后通過考察客戶品質和實際經營狀況,縮短貸款審批和發放流程。
目前,大多數銀行的做法是對新市民人群進行細分,通過大數據“畫像”進行風險識別,再匹配不同產品和服務。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并非沒有猶豫徘徊——從風險和收益等方面來考量,要大幅提升對新市民服務意愿,任重道遠。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建議,可以優化經濟資本分配,通過設立專項額度、加大考核激勵等措施,完善內部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機制,支持和鼓勵分支機構和一線工作人員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務,提升金融服務質效。也要充分應用金融科技理念和手段,通過獲取多方數據和信息等方式對新市民進行精準畫像,創新對新市民的信用評價方式,降低對抵質押物和擔保公司依賴,提高風險管理效率。
“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也要進一步完善信用基礎設施,為金融機構服務新市民創造更好的條件。”他建議道。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