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萬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稅期高峰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資金面短期承壓。12月16日,央行通過大規模逆回購操作置換到期MLF,以緩解市場流動性壓力。
與此同時,業內對年內降準預期再度升溫。受訪專家普遍認為,貨幣政策繼續保持支持性基調,將為經濟平穩運行注入更多動能。
央行12月16日公告稱,為對沖MLF到期、稅期高峰等因素的影響,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以固定利率、數量招標方式開展了7531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1.5%。當日有1.45萬億元1年期MLF和471億元7天期逆回購到期,當日凈回籠7440億元。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央行通過逆回購操作置換到期MLF,在滿足金融機構合理流動性需求同時,提升流動性調控精準度。同時,對金融機構而言,資金成本也會有所降低。
隨著央行對貨幣政策工具的持續豐富與完善,資金面的表現呈現嶄新態勢。
“目前央行流動性管理工具更為豐富,對流動性的把控更為精準。在支持性貨幣政策的基調下,后續資金面過度緊張的概率會大幅下降。”華福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徐亮說,由于較多流動性工具在月末操作,月初資金面明顯寬松、月末資金面明顯緊張的慣例可能會被打破,或呈現月度資金面更為均衡的狀態。
信達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李一爽表示,盡管MLF大量到期與稅期因素可能對資金面帶來擾動,但10月以來央行已通過買斷式逆回購、國債買賣等工具,減弱這些外生因素的沖擊,預計本周資金面大概率會有所轉松。
在政策不斷表態的背景下,業內對年內降準的預期再升溫。
周茂華認為,年底考慮政府債券發行、季末跨年資金需求,機構提前資金投放等對資金面有一定擾動,不排除央行年底前后綜合運用降準、逆回購等公開市場操作工具,滿足機構資金需求,確保資金面平穩跨年,同時,引導支持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
李一爽認為,貨幣政策基調轉向更直接的影響可能還是在流動性方面,央行至少在短期內可能從“流動性結構性短缺”轉向“流動性充裕”的管理模式,通過降準等方式維持超儲率在偏高水平,使資金利率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低于政策利率,疊加政策利率的調降仍有空間,意味著資金利率后續仍有可能出現較大幅度下行。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