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一,面對日益增長的養老保障需求,養老金融如何助力“老有所安”、養老資金如何實現保值增值備受關注。多位專家近日建議,應擴大第二支柱覆蓋范圍,增加第三支柱產品供給,推動三大支柱協同發展。在助力養老資金保值增值方面,應發揮其“耐心資本”的作用,強化投資、風控以及服務的長期性,在為客戶創造長期可持續投資收益的同時,推動資金、資本、資產良性循環。
增加養老資金儲備
當前,我國已初步建立起以基本養老保險為第一支柱,以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為第二支柱,以個人養老金和商業養老金融為第三支柱的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不過,整體來看,三支柱發展還不平衡,第一支柱是主導,覆蓋面最廣;第二支柱發展相對滯后,覆蓋范圍有限;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仍處于探索階段。
近日發布的《中國養老金融調查報告2024》顯示,我國養老金融參與度高,但以傳統銀行存款和保險產品為主,風險相對較高的產品參與度不高。此外,養老財富儲備規模有限。業內人士認為,應進一步提高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覆蓋面,增加養老資金儲備。
作為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制度設計,在試點兩年多后,個人養老金制度近日正式推廣至全國。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有助于完善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增加養老金儲備。
國民養老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并優化個人養老金制度,積極發展以個人繳費為基礎的養老第三支柱,將有機會讓更多的普通勞動者享受到制度紅利,有利于提升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的持續性、包容性和公平性,有助于推進個人財富的跨期配置和社會資源的跨代際配置,在更大范圍分散長壽風險、增厚社會養老財富儲備,對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至關重要。
業內人士還建議,打通第二、第三支柱,實現三支柱協同發展。據介紹,部分國家的第二、第三支柱已形成互聯互通模式,養老資金可在不同支柱間轉移,并享受稅收優惠,但目前我國的第二、第三支柱之間尚未建立聯動機制。建議未來可打通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打破資金轉換壁壘,擴充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來源。
中國人壽集團首席投資官,中國人壽養老險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軍輝在12月18日舉辦的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表示,養老金融的邏輯基礎是社會保障制度,是涉及面最廣的普惠性制度安排。只有堅持以普惠金融為方向的發展道路,擴大第二支柱覆蓋范圍,增加第三支柱產品供給,推動三大支柱協同發展,才能共同做大養老金融蛋糕。
豐富養老金融產品供給
面對養老金融這個藍海市場,銀行、保險、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紛紛加速布局。以個人養老金為例,相關產品持續擴容,近日首批85只權益類指數基金被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目錄。據記者統計,當前個人養老金產品已超過900只,涵蓋儲蓄、理財、基金、保險等四大類。業內人士建議,未來可進一步豐富養老金融產品供給,滿足多樣化的養老需求。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張盈華建議,優化個人養老金產品。對目錄內個人養老金產品進行多種組合,結合個人養老金潛在客群需求,按風險屬性、賬戶管理特征、投資風格、養老保障能力等多種角度對產品進行歸類,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緩解參與人的選擇困難。
張盈華還建議,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強智能化投顧建設,向查詢的個人推送合適的收益-風險產品或產品組合,可以借鑒丹麥等國家的成功經驗,為保險類產品引入延伸功能,將個人養老金與退休后的重大疾病風險產品相銜接,開發面向退休者的、兼顧多重保障功能的個人養老金產品。
“金融機構需要在需求端和供給端共同發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養老保障服務。”王軍輝認為,在供給端,要豐富全生命周期的產品貨架,重點關注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及靈活就業人員群體等,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加大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力度,推出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收益目標、適合不同人群的各類養老金融產品。在需求端,要激發養老金融的社會消費需求,加強養老金融教育工作,提升公眾對養老金融的認知度和參與度。
支持“長錢長投”
業內人士認為,推動養老金融發展,還需要持續提升養老資金投資管理專業能力。養老金是典型的長期資金,建議加大權益投資力度,“長錢長投”,促進養老資金保值增值與資本市場穩健發展。
華西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羅惠洲表示,今年以來,“長錢長投”支持政策頻出,對中長期資金的考核標準逐漸放寬,增強了“長錢長投”的意愿和信心。在政策積極引導下,社保、保險、銀行理財等資金紛紛加大權益市場投資力度。從國際經驗來看,養老金作為長期資金,是股票市場長期穩健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隨著個人養老金制度推廣至全國、相關制度進一步優化以及居民養老意識增強,養老資金有望成為支持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的長期增量資金,通過“長錢長投”與股票市場的穩健發展形成良性循環,為經濟回升向好提供穩定的金融條件。
“養老金留存于養老金賬戶中長達幾十年,這是客戶的信任,也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戰略性資產。金融機構要堅持長期主義,發揮好養老金管理機構的專業作用,實現長期資金的保值增值,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助力‘老有所安’。”王軍輝說。
王軍輝進一步表示,應鼓勵養老金差異化投資,根據持有人的年齡和風險偏好采取不同的資產配置策略,對于積累期早、中期的人可提升權益投資比重,通過長周期、跨周期的配置提升養老金的回報率,而對于臨近退休和領取人員,采取審慎穩健的策略。應全面落實對養老金管理人的長周期考核評價機制,真正發揮管理人的專業能力。同時,養老金管理機構還需要真正以客戶為中心,在客戶拓展和服務方面轉變思維,使客戶從“因為短期收益而選擇”向“因為信任而選擇”轉變,通過持續投教和陪伴建立信任,引導客戶理性選擇投資策略,從而帶來長期穩定回報。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