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在2023《財經》年會上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目前的形勢做了非常明確的研判,要采取超常的擴張政策已經形成共識,要采取結構性寬松和總量穩健的方式支持穩健貨幣政策精準有力也成為了共識。
“如果2023年GDP增長速度設定在5.5%左右,而通貨膨脹率在2%左右,名義GDP增速達到7.5%,比今年高1.5%。也就是說,明年可以預期的是,M2將會達到11.5%左右的水平,這個水平對于支持流動性是比較充分的。”劉元春稱。
“新十條”之后,是不是疫情沖擊就消失了?劉元春表示,從歐美和東亞的經驗來看,疫情的沖擊依然是存在的,并且是影響經濟的一個核心主體要素。
劉元春指出,要中期實現資源的跨期最優,就會產生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擴內需到底是以擴投資為主,還是以擴消費為主?他分析稱,并不能將所有的政策空間在今年都用完,同時,有限的財力還是要以投資為主。歐美刺激百姓消費的模式,在短期里可能效果很好,但在中期里就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
劉元春希望在消費和投資兩端形成一個相契合的刺激政策的方案,他認為方案要點如下:
第一,保市場主體是穩消費和穩投資的核心前提,2023年對于中小企業的支持和補貼必須加大力度。
第二,穩房地產是穩定消費和穩投資的核心抓手。大量消費圍繞著房地產,如裝修、家居、耐用品。穩房地產是穩定消費和穩投資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但這個基礎,目前一系列的政策還不足,特別是在穩定投資上。因此,目前穩房地產投資,必須啟動政府端,尤其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同時啟動與保障性住房投資相關聯的消費類刺激政策,對于我們12年一個周期的住房改造、裝修改造進行補貼。
第三,針對農民工和大學生就業問題,建立專項就業基金,投資一批專門的分類的以工代賑的項目,落實就業優先戰略。目前這個問題是消費的一個最大難題,如果有大量的農民工失業和年輕人失業,不僅社會問題很嚴重,同時消費問題也很難啟動。因為他們是邊際消費傾向最高的人群。如果建立以動代賑的項目,有利于勞動力市場的穩定,同時也能解決投資不足的問題,過度在一些產業項目上投資,可能會產生一些爛尾效應。
第四,要尋找在人力資本投資和擴消費之間的相契合的方案,這里面很重要的是加大對大學生的貸款,加大對博士生的生活補貼。我們目前要真正加大高水平人才的培養,加大卡脖子問題解決的力度,不僅僅要在產業端發力,同時要在高端人才培養上發力。而高端人才培養的發力上,必須要使博士生有尊嚴地進行學習和研究,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個問題。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