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以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為基礎的新型減重藥物頻頻問世,引起不少超重和肥胖人群的關注,甚至一度被認為是“減肥神器”。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肥胖癥診療指南(2024年版)》(以下簡稱《指南》)。這是首部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肥胖癥診療權威指南。在藥物治療方面,《指南》明確了目前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于成年原發性肥胖癥患者減重治療的5種藥物,包括奧利司他、利拉魯肽、貝那魯肽、司美格魯肽及替爾泊肽。除奧利司他外,其余4種藥物均為GLP-1類藥物。
“《指南》最突出的部分之一,就是明確了這幾種GLP-1類藥物可用于治療肥胖癥,讓肥胖癥有更多藥物可治。”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周后德說。
《指南》詳細列出了這幾種GLP-1類藥物的禁忌證。周后德說,這類藥物有一些普遍的禁用人群,比如患甲狀腺髓樣癌或有甲狀腺髓樣癌家族史的人群、患有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2型的人群等。GLP-1類藥物還有一些常見副作用,比如惡心、嘔吐、便秘等,因此胃腸道功能不良或出現腸胃病癥狀的人群最好不要使用。此外,易過敏體質人群、重度高血脂人群等也要慎用此類藥物。
《指南》特別提示了利用減重藥物治療肥胖癥可能出現反彈風險。目前已有部分研究關注到GLP-1受體激動劑停藥后的減重效果,結果均顯示停藥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體重反彈。
“無論使用什么藥物治療肥胖癥,改變生活方式都是最重要的,不能從心理上認為有了藥物治療就萬事大吉了。”周后德說,即便使用藥物治療,也要結合生活方式干預對體重進行管理,否則患者停藥后可能失去對飲食的自主控制,導致體重反彈,甚至體重可能超過用藥前的水平。
另一個可能造成體重反彈的原因是藥物誤用。周后德介紹,GLP-1類藥物治療肥胖癥的維持劑量遠大于治療2型糖尿病的劑量,但如果一開始的使用劑量過大,就會使人體對此類藥物產生抗藥性。因此,患者在實際用藥時一定要從小劑量開始適應。例如《指南》中寫明,司美格魯肽起始劑量為0.25毫克,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維持劑量為2.4毫克或1.7毫克每周一次。
除了藥物治療,《指南》還列出了行為心理干預、運動干預、臨床營養治療等一系列治療肥胖癥的方法。其中關于力量抗阻訓練、有氧耐力運動,以及飲食模式等內容,也能為公眾提供具體直觀的指導。
“從《指南》中我們還可以獲得很多提示。”周后德舉例,比如肥胖癥的心理干預方式中就包括互助團體支持,鼓勵患者參與互助小組或支持團體,構建良好的社區支持網絡,提高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堅持治療的信心。
“對生活方式進行干預確實很難。人們在通過生活方式干預減重時,最好以團隊的形式來開展,既可以互相監督,形成良好生活習慣,也可避免因社會孤獨感而增加肥胖癥及相關并發癥的風險。此外,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手段,輔助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周后德補充說。
(責任編輯:李安寧)